获奖作品点评

宏大与精深的完美结合

——《2011小丫跑两会》点评

郭瑞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11-2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品牌节目《小丫跑两会》今年已经做到了第十一年。这似乎有点象“春晚”,越做,观众的要求就越高;越做,也就越难。然而,《经济半小时》栏目没有让人们失望,《2011小丫跑两会》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气魄、精深的发掘与表达再次迎得广大观众的赞许,这其中既包括中央和有关省区市的领导,也包括普通电视观众和小丫数以百万计的微博粉丝。

    在我看来,《2011小丫跑两会》的成功主要在以下几点。

    一、在精心选择与推敲基础上产生的总体策划。

    大型系列报道成功的关键首先就是策划,更何况这是一个拥有十一期、时长总计385分钟的鸿篇巨制。节目组郑重其事,为此下足了工夫,曾邀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领导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多次座谈交流、反复论证。其策划要点是:结合今年两会审议通过十二五的特定议程及其内容,反观解析十一五的重大成就与中国经验;从频道特定的财经视角出发,以民生和经济问题为重心,广泛而综合地反映各地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小康社会、产业升级、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发现和寻找各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最新亮点,从而让人们对于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面貌有一个总体的、全新的了解。可以说,这是一个站位较高的策划思想,它保障了节目的致高点、宏大气象和现实感。

    二、把对高端领导的访谈与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访问相结合,使节目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节目组根据准备反映的领域和题材,有选择地邀请了贵州、重庆、江苏、浙江、山西、福建、广西等十余位省区市的党政领导进入演播室,由王小丫进行极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使他们有机会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畅谈各地经济民生领域遇到的难点和热点,介绍各地为实现科学发展进行的创新性的实践,从而让观众能够比较具体地了解到中央的要求在省区市一级落实的情况和前景。而与此并重的是王小丫深入各地基层干部群众之中的场面,从对他们的调查、访问中,让观众通过一个个个体了解到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举措的真实效果。采访高端有理性的高度,访问基层有感性的深度,二者的紧密结合、相互呼应印证大大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精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和典型案例。

    财经类电视节目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要强化新闻性、启示性、引导性,不能不认真考虑选材的典型性。譬如33播出的《财政阳光惠三农》一集,为反映农村危房改造问题,节目组选择的是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份贵州。通过小丫对省委书记栗战书的采访,让人们实际了解了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贵州短短两年内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取得的可喜成就,特别是贵州摸索出的让人信服的五条经验。这一省份的实践显示出的典型意义是:欠发达省份完全应当有信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的重大民生工程。此外,35一期节目紧紧抓住江苏以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点;37一期抓住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山西,也都是十分典型的。对有代表性地方和典型案例的剖析与解读,无疑加大了主题的说服力。

    四、主持人的素养和水准是节目吸引力的重要保证。

    跑了十年的小丫没有止步不前。在今年跑两会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素养进一步提高、应对各种场面显得更加成熟的小丫。对于各个专题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向、对于省情、地方实情和百姓生活的了解,以至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具体数字的掌握,使小丫更加富有底蕴和自信,这使她原本亲切自然、行云流水的主持风格中又增添了几分深沉与厚重。这也是这个品牌节目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离不开主持人坚持不懈的积累和永不停歇的自我更新。没有成竹在胸,何来口若悬河?

    (作者系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会长、第2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1年11月24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