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黑龙江代表团有这么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她把自己的“收藏品”带到了会场上,虽然表面上看这些“收藏品”不值什么钱,但谁又能说它们价值不高呢?
正文:
【解说】在黑龙江代表团第三小组会议室外,记者见到了匆匆赶来的医疗界代表、哈医大肿瘤医院院长徐秀玉。与其他代表不同,徐秀玉这次带到会场的除了厚厚的资料文件,还有一堆大大小小的药瓶。
【现场采访】徐院长,您是要带它们去参加分组讨论吗?是啊。它们和您今天带来的建议有关吗?这些都是搜集的,有感冒等药,希望可以把建议写得更好(大意)
【解说】徐秀玉搜集的这几种药品,都是被列入降价范围后,就很快从市场消失,然后换了个包装和名称,又以很高的价格重新粉墨登场。讨论会上,徐秀玉举着手中的药瓶,对这种药品“降价死”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引起了参会代表的共鸣。
【现场】提出解决的希望。
【记者现场】其实每一位代表的履职不仅仅是在会议上,在会下他们的调查研究更加重要,可以说会上一分钟,会下一年功。
【解说】为了深入调查药价虚高问题,看看究竟哪些药品一降价就消失,徐秀玉多了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收集便宜药。为了写成这份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建议,徐秀玉几乎走遍了哈尔滨市的所有药店。
【药店现场】这两个药含量看着好像没有大的差别,这个2角,这个6元9角,这两瓶药的差价差30倍啊。有这么大的差别啊,那一般来说你这个药卖的多吗?不多,还是买2角钱的多,看来还是便宜药受老百姓欢迎啊。
【解说】徐秀玉还经常带着笔记本,奔走在各个社区,把老百姓日常看病中遇到的难题一一做好记录,为自己的建议充实第一手民情资料。厚厚的几本“诊断日记”、大大小小的药瓶,见证了徐秀玉真情履职的点点滴滴,也让她在今年的两会上带来了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
(黑龙江电视台2010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