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获奖作品点评

小空间里大文章

——《盯紧政府的“钱袋子”》点评

谭宏凯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08-27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面对名目繁多的新闻奖项,什么样的稿件能得奖似乎从来都是一个难解的谜团。新闻作为一种职业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新闻作为一类创作产品有其一般的——尽管未必被普遍接受与认可的——质量标准。但正如任何其他评审过程一样,从诸多的候选作品中遴选出评委能够认可的几篇是一个主观色彩浓厚的步骤。这是否就意味着那些被广为认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奉为圭臬的技术要件——比如“五个W”在此无足轻重了呢?显然不是。中国人大新闻奖作为一个特定范围的专业新闻奖项,对作品的附加要求不言而喻。尽管如此,普适的新闻技术标准在此仍同样适用。

    由上海人大推荐的《盯紧政府的“钱袋子”》一文,获得了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正文不足500字的消息稿。是什么为它赢得了如此殊荣?是因为它满足了“五个W”的技术要求?是,也不是。泛泛而论,这篇字数不多的消息稿大致满足了这几个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要件,回答了每一篇新闻稿件都被期待回答的基本问题。但仅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候选作品中满足这样的基本技术要求者为数不少,而且也不乏在技术细节上更为出彩者。那么是什么让这篇作品与众不同呢?

    作品选送单位的评价与推荐意见是这样写的:“消息简短,信息量却不少:既有政府部门对人大代表书面意见的答复,表明职能部门对预算监督的重视;也有近年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断推进‘预算监督’的实例,并借助相关链接介绍了预算知识。消息行文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可读可议。”

    在相对局促的版面空间里注入相对丰富的信息量无疑是这篇作品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时间维度而言,这篇消息在报道当下事态的同时关照到了过去和未来,“全时态”的叙事为读者理解新闻事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参照。严格而论,紧随正文的“相关链接”部分在形式上不构成该篇新闻稿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其内容客观上进一步充实了解读新闻信息的参照框架。

    但技术因素只是这篇稿子受到青睐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其突出的“相关性”。这条消息所披露的是在一个广受公众关注,同时与诸多社会问题和政府形象以及人大角色密切相关的问题上的一项意义非凡的突破。“公开透明”、“加强监督”已是时下舆论关注的热点,但怎么透明,如何监督却始终保持着未解之谜的神秘。这篇作品之所以令人眼前一亮,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揭示了上海就此做出的众望所归的制度安排。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人大和政府是什么样的工作关系?人大是不是传说中的“橡皮图章”?不需要解释,不需要评论,答案尽在于此。

    当然,和其他获奖作品一样,《盯紧政府的“钱袋子”》并不完美。截稿压力、版面限制等因素决定了新闻作品,尤其是消息类作品往往是带着瑕疵见报的,因此大多都有改进的余地。这篇消息稿也不例外。一个明显的遗憾,同时也是颇多候选稿件共有的一个缺憾,就是没有摆脱类似报道中常见的粗放特质。文中提到人大代表对政府预算报告的“粗线条”表示不满,并提及“详细部门预算”。那么读者都会关心,这一变化会有多大?或者说可以期待政府预算信息“详细”到什么地步?这样一个不需要很多文字就能解决的重要悬念不应该任其悬而未决。

    同时,这又是一篇自始至终不见人影、不闻人声的“默片”式新闻。不一定所有的报道都必须有或者能够有面面俱到的采访基础,但适当的采访和引语显然会让这样的一篇报道更加生动、可读。(作者系中国日报总编辑助理、第二十届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0年8月27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