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获奖作者采写体会

从“不提满意率”到“建议办理更重实效”

——《代表建议办理 不再提满意率》采写体会

安苏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6-0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81219北京青年报在A15版的头条位置刊登了《代表建议办理 不再提满意率》这篇文章。这篇以反映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报告中的积极变化为报道重点的文章,最终获得了人大新闻奖报纸、通讯社作品消息类的一等奖。作为作者,我感到特别的荣幸。作为一名跑“人大”口的新兵,能够在第一次参加评选中就夺得一等奖,这对我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

    《代表建议办理 不再提满意率》的最初采写动机是源于一次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新闻吹风会。当时刚刚接手“人大”口的我,对于很多制度上的变化都很敏感。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宣传工作的刘维林副秘书长介绍说,今年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将不再提出“满意率”这个字眼,而是更重视代表建议的具体办理情况。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意识到这样的变化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中是一个积极的突破,也是一个值得宣传的亮点,毕竟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做出一些重大改变的情况是不轻易出现的。

    随后,我将这一选题与北京青年报本市版组主编吴鑫和带班编辑组长朱冬松老师进行了汇报。由于吴鑫和朱冬松老师都有着多年的人大工作采编经验,他们认为这是一篇可塑性很强的文章,希望我能够深入挖掘采写,并对我进行了具体的采写指导,包括采写对象的选取以及采写的重点。

    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我以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关于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中,都未出现常见的“代表满意率”字样为由头,开始着手采写本篇报道。

    报道首先是把不再提满意率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记者在翻阅四份共38页的报告时发现,这些报告对建议办理情况的叙述非常客观平实:有的举实例、有的分类别,如:“已经办妥的建议”、“需要坚持逐步完善的建议”、“预计两年内可以解决的建议”等,都没有提及“代表满意率”。

    目前,市人大代表在建议办理反馈表上一般可以选择同意、满意或不同意。然而记者了解到,在实际的建议办理反馈中,代表签下“满意”,有时并不意味着对于办理情况的认可。

    在随后的采写过程中,我选取了一位曾连续多届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高扬作为采访对象,应该说,高扬代表的成功采访为我这篇文章提色不少。由于高扬代表有着多年的人大代表经历,对于满意率的说法,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她为我列举了三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满意”,她说,一种情况是针对无法解决的建议,承办单位多次予以解释,态度非常诚恳,时间长了,最终因抹不开面子,代表就签下了“满意”;第二种情况就是承办单位给出了个临时性措施,敷衍了事,于是代表签下了“满意”;还有一种情况是承办单位当时满口答应,待代表签下“满意”之后却不了了之。

    有了三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满意”后,我又采访了一个实际中发生的例子:上届市人大代表哈图卓日克曾提出一个拆除占路变压器的建议,相关部门答复将尽快拆除,于是哈图卓日克在反馈时签下了“满意”,然而,过了一年,变压器还未拆除。通过这个实例引出高扬代表的观点“这样的‘满意’产生出的‘满意率’岂能代表办理工作实效?”

    为了积极凸显这一“不提满意率”举措的进步意义,记者随后又采访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的相关负责人。这名负责人表示,不仅是这次常委会的报告,今后关于代表建议办理的报告都不会再提及满意率的概念了,因为目前这一概念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在实际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确实存在因为各种复杂原因而暂时无法办复的情况,与其总拿“满意率”当标准说事,倒不如实实在在地向代表总结出哪些建议已经办妥,哪些可以逐步解决,而哪些受政策法规限制目前尚不能解决,其实这也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代表满意率”在一般的观念里,一向是衡量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指标,但这种“满意率”将在今后的代表工作中消失。这篇稿件刊出后,在读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读者打来电话称赞“代表工作更加注重实效,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在人大工作中的内在要求”。(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报)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年6月1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