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获奖作者采写体会

想说不同寻常并不容易

——《十届全国人大:5年里的6个不同寻常》采写体会

刘晓林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6-0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如同一年多前构想、写作《十届全国人大:5年里的6个不同寻常》一文时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的感觉一样,一年后的今天奉命写该文的采写体会,同样的感觉是同样的不容易。

    当时采写这篇综述的目的旨在向海外介绍、宣传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和监督方面所取得的不同寻常的成就,是一篇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所做的铺垫报道。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家都知道,2008年是全国人大的换届年。与以往的全国人代会例会不同,每次人代会例会前铺垫性报道一般都局限于报道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成就,而2008年则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换届。虽然在全国人大换届之年写回顾性铺垫文章在报界已属惯例,但要在“老生常谈”中写出有新特点、有新意的稿件,的确需要花费一番脑筋。

    之所以说写作《十届全国人大:5年里的6个不同寻常》并不容易,是因为在20033月至20083月的5年时间里,在立法工作方面,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法律草案、法律解释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06件,通过了其中的100件;在监督工作方面,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1个专项工作报告,15个决算、审计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就22件法律的实施情况组织了25次执法检查。要在如此众多的立法和法律监督过程中选择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和监督事件,而且篇幅不能超过2500字,实非易事。

    挂在常年跑人大的记者嘴边的一句话是:人大是座新闻“富矿”。换言之,即只要用心和善于发掘,就会在这座“富矿”中寻找出取之不竭的新闻源泉。况且,外宣不同于内宣,外宣更强调客观事实的报道,尽量减少所谓的指导性的宣传报道,更多考虑海外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习惯。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对外宣传的主流媒体,向海外介绍中国的立法成就及依法治国进程,是其责无旁贷的责任。(文中选择反分裂国家法就是出于海外版报纸特性的考虑。)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严格按照外宣报道的要求写作稿件。面对5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旨在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的立法成就和监督努力,我们常常因为不忍心割舍而犯难。在最初的设想中,我们设计划选择10件备受社会关注、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彰显中国在依法治国、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进程有巨大进步的重大立法项目和监督事件,翻来覆去,总算如愿以偿。可一算细账发现,选出10件具有前述要求的立法项目和监督事件绰绰有余,可文章字数会远远超出篇幅限制,除去导语用于陈述每个事件的文字也就200字上下,根本不够用。怎么办?没有办法,只有忍痛割爱,最终确定6件最能反映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成就和监督努力的重大事件来写。

    选题确定下来之后,如何做个能叫响的标题就成了当务之急。综合考虑了诸如十届全国人大、5年、立法和监督等几个关键要素后,几经推敲,终于想出用6个“不同寻常”来反映十届全国人大5年任期中的6个重大立法和监督事件。而且,作为常年采访全国人大的记者,还很少有人用过类似的标题。那时刻,真有种幸福的愉悦荡漾在心中。

    说句“王婆卖瓜”的话,该稿草就后,作者十分满意,但也留下了些许遗憾。其实,除了文中提及的宪法修正案、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个税修改立法听证会、劳动合同法、监督法和“审计风暴”等6项重大事件外,自2003年成立的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诸如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反垄断法、反洗钱法等很多重要的法律。

    限于报纸版面和篇幅,以致作者不能像网站新闻那样任意挥洒、大写特写,这不仅是作者的一大遗憾,也是造成该文过于简单、跳跃太强、略显有骨无肉等缺憾的主要原因。(作者单位: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年6月1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