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获奖作者采写体会

精雕细琢求精品

——《构筑法律根基 锻造雄狮劲旅》采写体会

周奔 欧灿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6-0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5月中旬,第十九届人大新闻奖评选揭晓,我们采写的通讯《构筑法律根基 锻造雄师劲旅》获得一等奖。得知这个消息,我们心头泛起几多欣慰和感动。欣慰的是自己的艰苦努力收到了回报,感动的是评委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对我们这篇报道给予了厚爱和鼓励。

    20071229,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200835在北京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消息传来,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结合军报特点搞好人大制度宣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认真研究后感到,这届人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换届。此时,需要做一篇全景式的报道,对过去5年里十届全国人大给军队建设,特别是军队法制建设带来的变化进行梳理回顾。于是,我们确定了稿件的主题:十届全国人大五年间军事法制建设回眸。

    考虑到这篇报道的题材重大,时间有限,我们分头采访了军委法制局的专家和前来北京参加两会的军队人大代表,了解到5年来军事法制建设的详尽资料,部队工作中遇到的许多生动事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反复对稿件的结构和风格进行研究。对于结构,主要考虑是梳理脉络、展示风貌。5年来出台和修订的法律很多,稿件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确定的选材原则是:既不能遗漏《反分裂国家法》等重要法律,又要结合部队实际,反映法制建设给部队带来的重大变化。对于风格,主要考虑是大气而不空泛,既然是全景式报道,就不能小鼻子小眼,达不到宣传效果。但同时又不能空洞概述,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决定在宏大叙事中穿插细节描述,从小切口进入,通过生动事例反映宏大主题。事实证明,这些思路决定了稿件的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在回过头来,细细读了几遍这篇稿件,再对近年来一些全国性新闻奖的一些获奖稿件进行分析,我们感到这篇稿件能获奖并非偶然,因为它具备了以下一些特点。

    一、选题准确。在各种新闻评奖中,稿件反映的题材是否重大,是衡量它能否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军队法制建设是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地方新闻报刊很少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在这次人大新闻奖评奖中,只有这一篇稿件是写军队法制建设情况的,这就使它成了一篇独家报道。反映的题材重大,又是独家新闻,无疑增加了它获奖的砝码。

    二、用词准确。在新闻评奖中,那些用词不准,给人们留下疑问的稿件,是很难获奖的。人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写人大工作的稿件难免要涉及到一些专业名词。在此次人大评奖中,一些写得很好的稿件,就是因为个别专业用词不准失去了获奖的资格。这篇稿件完成后,我们不仅对有关专业名词和数字反复核对,而且专门请法律专家帮我们把关,有效杜绝了错误。这为稿件获奖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用词精炼。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反映本单位情况的稿件,以文章的长短和在版面的位置论好坏,这使许多记者和通讯员愿意写长稿子。不错,长稿容易产生轰动效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没有时间读长篇大论的报道,因此短新闻更适合人们的口味。为了鼓励大家多写短新闻,许多新闻评奖中都对稿件的字数作了明确的规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写完初稿后,专门对稿件进行了删节,使稿件见报时只有2400多字。一位评委说,用较短的文字反映重大题材是这篇稿件获奖的重要原因。

    四、突出热点。由于题材的影响,稍不注意综述类稿件就可能陷入老套,显得死板。我们选择了部队如何师出有名、部队如何依法治军、官兵如何维护合法权益等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收到了有效阅读、有效传播的效果。(作者单位:解放军报政工部)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年6月1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