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008年全国人大代表的席位首次产生了三位农民工代表,他们都是在异地工作的一线务工人员在务工地参选成为农民工代表的,这是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上的一个突破。如今我国已有一亿两千万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他们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城市务工,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如何实现呢?东方时空记者特地赶赴其中一位农民工代表胡晓燕的工作地广东,详细了解了这位农民工代表的工作和生活,用讲故事的手法加以真实记录。同时并采访当地人大代表选举机构,向观众展示了第一个农民工人大代表产生的程序和过程。
2008年2月底,在广东佛山三水区百坭镇的一家陶瓷厂找到胡小燕的时候,她正在车间里巡视,检查瓷砖的规格。我们没有惊动她,而是先走访了她的工友,初步从外围了解到这个川妹子在工作中认真、严格但公正的作风。随后,我们找到了同在该厂工作,负责锅炉维护的胡小燕的丈夫,侧面收集胡的故事,其中丈夫提到的胡小燕为提高技能、跟上社会发展而勒紧腰带买电脑的故事尤其感人,不仅让人体会到胡小燕的勤劳上进,还能被胡小燕不顾别人的“嘲笑”而刻苦学电脑的执著精神而感染,真实而优秀的农民工代表形象呼之欲出。但真正超出我们想象的是发生在后面几天对胡小燕的跟拍,其间,面对媒体对她能否履职的质疑时,胡小燕虽然有些措手不及,但她足够的坦诚还是让人动容;而在接待一个个找上门来反映问题的农民工时,胡小燕的态度和做法证明了她不愧为人大代表的头衔;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采访跟拍中我们发现,胡小燕因为当选人大代表后,都在凌晨后才能休息,夜深人静时,她告诉记者,她有太多的东西都不懂,她必须要利用工作以外的一切时间去学习,才能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这符合我们此前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中了解到的,他们做了很多工作,选出了一个优秀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农民工人大代表。
在连线部分,演播室主持人现场连线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焦洪昌和另一位农民工代表,共同探讨了农民工代表如何履行代表职责维护农民工利益,以及怎样的制度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