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08:立法推动社会进步》专题,是典型的利用网络传播特点而制作的一个优秀专题作品。
一、主题突出,思想鲜明。该专题与一般网络专题不同,它不是大量信息简单的堆砌,而是选择中心主题,有鲜明的思想观点,不求页面大,不求稿件多,但注重页面编辑和稿件选择的质量,围绕核心议题精心组织编排。
二、导向正确。该专题把主旨定在立法活动与国家进步之间的关系上,不单纯谈立法,而是从立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上展开,一步步展开对二者关系的阐述,从立法这个角度引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话题,反映出全国人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本质。
三、切口小,贴近性强。该专题以热点新闻事件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对2008年立法事件的回顾和延伸,把严肃的立法工作,与网民切身感受的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让网民读得懂,使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便于受众入耳、入脑、入心,达到了有效宣传的目的。
四、表现形式丰富。在一个短小精干的专题里,把不同形式的内容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文字、图片、论坛、音视频均有,以“多媒体融合”的业态方式展示,满足了网民立体阅读的需要。有效引导网民关注、领会我国的立法工作。
五、内容丰富。该专题不仅有对热点事件立法呼应的总结归纳,还有2008年一年里,中央和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梳理和总结。除此之外,还着重提出了2008年立法理念的转变和立法工作的整体推进。这些内容覆盖了2008年我国在立法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重大事项,通过该专题,可以对2008年立法活动有全面准确的了解。
六、逻辑性强。该专题的内容安排逻辑脉络清晰,先从感性的新闻事件入手,再到理性的立法工作;先从地方性的立法活动,再到全国人大的立法活动;先对立法实践进行介绍,再深化对立法理念的探讨。符合新闻阅读先感性后理性、先简单后复杂的一般规律。
七、专业性。该专题涉及的内容专业、准确,与一般新闻专题不同,它不仅需要讲好故事,更需要对故事背后的东西进行分析。立法活动,是一项严肃、理性、复杂的活动,涉及到全国人大与政府的分工协作,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涉及到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如宪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基本法与一般法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立法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等。该专题很好地处理了涉及到的专业性问题,人性化地处理并展示了国家立法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关于立法的新闻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的要求下,该专题把新闻报道与立法工作既充分又准确地结合在一起。
该专题导向正确,内容丰富,网络功能齐全,表现形式多样;不仅信息量大,而且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不仅有可读性,而且还有深度等等。总之,这是一个既具有新闻表现力,又具有法律专业性的网络专题,对于读者全面了解2008年我国的立法工作,展示我国的立法进程,起到了有效的宣传推动作用。(作者系新华网副总裁、新华社网络中心副主任、第十九届人大新闻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