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闻媒体来讲,人大工作是一个新闻富矿,可以挖掘很多有价值的报道,但是困难也同样突出:一方面人大报道容易局限于单个方面、单件事情,缺少整体性;另外人大新闻也要求编辑记者处理好人大工作的专业性与新闻报道的通俗性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试图梳理2008年一年来人大主要工作时,再次被“体现整体性”、“结合通俗性”这两个“老难题”所困扰。思考再三,我们决定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时政报道经验,以及网络媒体这个传播平台所特有的新闻信息海量性,通过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媒体的专题带领读者回顾2008年人大工作,而主题就定位于“立法的进步”。
之所以把“立法”和“进步”作为点题之笔,原因有二:其一、回顾2008年,“进步”的足迹无处不在。汶川地震后国家迅速高效的救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蓬勃发展的公民社会;奥运期间的开放、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扬……但是作为新华网的时政编辑,除了报道这些显而易见的进步之外,还要挖掘那些重要的但容易被忽视的推动力。而相对于具体措施的完善和具体工作的成功,立法的进步对国民生活乃至国家发展具有更加宏观和深远的影响。立法,与一般新闻事件不同,它的影响对象不是特定的、具体的、个别的,而是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多数性。也许它缺少感性的故事,难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它对每个人的影响却是巨大和显著的,尤其是基本法律。
其二、2008年是“立法典范年”,真正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意志紧密联系在一起。2008年的立法工作始终在努力贯彻着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原则,那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增加立法透明度。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15件法律案,通过9件,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3个工作报告,作出3项决议,检查5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共接收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475件,受理公民、组织提出审查建议86件。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已成为人大工作常态。委员长会议决定,凡是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重要法律草案在全国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使法律草案公布工作常态化。民主立法发动群众;科学立法集百家智慧。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邓小平这样概括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国家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制度文明的程度,而制度建设的重要表现即是国家的立法状况。所以,从立法的角度,切入对国家进步的解读将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视角。因为,如果一个制度或活动有利于社会,但没有法制化,那以后就很难重复,这只能是一时一地的好,不持久、不可复制、不稳定,带有很强的人治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走向制度层面的东西才是2008年真正取得的进步,比如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食品安全卫生立法提上日程等等。
把2008年基本法律修改和完善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再次呈现给读者,让他们了解中国在基本层面上是如何对待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修改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策划、制作这个专题的主要目的。这当然是个艰巨的任务,然而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的时政新闻编辑,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承担起这样一项宏大繁杂的工作。政务信息的公开是防止腐败,监督权力运行,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鉴于此,《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尽管它的法律阶位较低,执行上也会遇到很多障碍,但它还是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它的“进步意义”不仅在于信息公开在制度建设上的破冰,更在于对这种趋势的肯定。新闻立法,是另一个重点,近年来,新闻从业人员既有铁肩担道义者,借媒体这一社会公器鞭笞假恶丑。比如,山西黑砖窑、三鹿奶粉案等。在这一过程中,记者的权益不断受到侵犯,记者被打、被抓的新闻时有发生,拒绝、刁难采访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另一面,是一些记者丧失职业道德底线,敲诈勒索当事人,败坏群体形象。例如,去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封口费事件”。记者群体为何会呈现出这种两级分化的状态,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记者或者说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记者(或媒体)的行为基本上靠个人的素质决定或者受到缺少规范的内部规定和潜规则调整。很显然,这样的约束是不能很好地调整新闻行业纷繁复杂的行为关系,由此滋生诸多问题也就不足为奇。因此,把新闻法这一受到历史原因而中断的立法,再次放到公共领域讨论,无疑是一件具有进步意义的事情,我们也期待这种讨论能尽快影响到现实的立法行动。
除中央立法外,我们还着重提到了地方立法。从宪政结构上看,我们国家是单一制结构,中央具有绝对的权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如果都用一把尺子衡量的话,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显得法律僵化,无法适应千差万别的实际生活。所以,在制度安排上,我国允许地方进行立法,但对其权限进行了严格限制。地方如何在划定的圈子内“跳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把广东作为例子,是因为这个省份在中国的特殊性,很多重大改革措施都是在这个省份开始先行先试的。
最后要提的是,关于立法,我们希望读者不仅关心谁立了什么法,也希望他们了解,这些法是怎么立的,以及立这些法所持有的理念是什么?把立法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展现。在2008年,正是开门立法理念大力弘扬的一年,立法的公开,广泛的民众参与,为立法融入更多民意,汇集更多民智,让不同的利益都得到表达,都受到重视,使立法变得更民主,内容也更合理。为将来法律的执行打好群众基础。毕竟,法律的遵守还是要靠广大公民的同意和自觉遵从。
回顾2008年的立法活动,进步一目了然。《2008:立法推动社会进步》专题这种有的放矢的总结,不仅是为了肯定昨日的成绩,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希望我们的专题,能激发更多有志之士关心国家的制度建设,关心国家的未来命运,关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 (作者单位: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