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15时,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西藏代表团就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问题,集体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到青藏铁路的问题时,三位代表上演话筒接力,激情洋溢,连续解答长达30分钟。在30分钟里,代表们把西藏人民对这条天路的充沛情感,沿着4064公里的铁路线,带到了人民大会堂,传递给记者们,
以及他们身后千千万万的人们。
在几位代表全面介绍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现场给了四位记者提问机会,争夺非常激烈。
16时35分,最后一个问题被香港信报记者抢到。针对青藏铁路支线、藏羚羊通道以及冻土问题,个子不高但语速极快的这位女记者坦率发问。
回答她的是全国人大代表、西藏那曲地委书记多托。他首先表示,青藏铁路是我们国家西部大开发当中的一个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建设初期,在规划论证时,其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条生态环保型铁路。为保护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建设部门和沿途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安排专项资金,对环境保护的建设投入达15.4亿元,并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措施,如在动物迁徙路线上设置33个野生动物通道。目前,这33个通道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多托肯定地告诉全场记者:“青藏铁路的建设并没有给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西藏人民认为连通西藏的这条铁路是一条生态线、幸福线、团结线、经济线。”
针对青藏铁路支线的问题,多托回答道,支线通往林芝还是日喀则,经过论证后,在去年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家计划项目确定先修拉萨至日喀则的铁路。工程计划2007年开工,2010年完工,全程长254公里,初步预算大约在110亿元左右。
多托语毕,现场翻译正准备翻译他的回答,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却立即接过了话茬。
他开宗明义:“我补充几句。青藏铁路非常安全,希望各位多多宣传。”他表示,青藏铁路运营8个多月,冻土层没有发生任何变形,设施是完好的;另一方面,对湖泊、草场也没有任何影响。8个多月来,青藏铁路始发正点率达99.3%,到达正点率达93.7%,这个数字即使放在内地也是比较高的。
“这条铁路是可靠的,运行是正常的。”向巴平措用带藏语腔的普通话诚挚地说,“非常欢迎大家乘火车到西藏去看一看。”
看到记者提问已得到圆满的解答,主持人正想结束采访会,一句“对不起”刚出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又将话头接了过来。
他说:“铁路修到西藏,这是西藏人民盼望了半个多世纪的大事,西藏自治区领导也为此奔波了几十年,最后终于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盼到60年代,从60年代盼到70年代,从70年代盼到80年代,从80年代盼到21世纪了,终于看到青藏铁路建成了。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也是全中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
说到这里,热地明显动了感情:“去年7月21日,我第一次坐火车从格尔木到西藏,途经唐古拉山、可可西里、我的家乡那曲,到达拉萨。这一路,唤起了我的记忆。几十年前在那个地方,只能骑马,不要说火车,连汽车都没法通过。现在,坐火车我能到拉萨,铁路经过我的家乡,十几个小时,非常快。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把青藏铁路修好了,西藏人民确实感激。”
“青藏铁路的火车安全可靠,坐起来非常舒服。有些没有坐过这趟列车的记者,欢迎你们亲身体验一下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他笑言。
而热地的亲身感受显然不仅于此。他接着谈到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我坐火车的时候看到了藏羚羊和一些迁徙动物,就在火车上向其他人介绍,我曾经在那个地方生活过。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野生动物有些被惊动了,后来慢慢熟悉了。火车通过,它们就站在那儿边吃草边看着,适应了。那些动物通道也很畅通,我亲眼看到的。”
从多托开始激情解答,到热地挂着笑容说完最后一句话,30分钟里,西藏团代表对青藏铁路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人民铁道报特派记者 林晓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