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潘芝 记者胡敏)今年前10个月,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已完成年初预算的100.31%,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其规模、进度和增幅创10年来新高———26日省财政厅提交报告透出的这一讯息,在昨(28)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中引起高度关注。有委员提醒,对于可能实现的较大幅度超收,既要看到这是一个可喜的信息,同时应当冷静、辩证地分析。
“年初预算为200亿元,仅仅10个月就完成了322亿元。”谈到基金预算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出现的上述变化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熊珩说,收入执行较预算变动过大,从侧面体现了年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有细心的委员甚至详细列举了出现大比例递增的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算科目:土地增值税,同口径递增115.6%;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益,递增205.62%……委员们认为,超收收入过多将带来两方面问题:其一,影响人大批准的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二,由于财政部门只向人大报告超收收入总数,而无具体安排使用细节,使人大无法对这部分资金实行有效监督。
第二个关注点,同样是“超收”。“经济发展,好是第一位的。”黄忠鑫等委员提出,对于超收原因,应进行科学合理分析,“特别是对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重要收入来源,要分析其在整个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防止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进而影响又好又快发展”。
财政杠杆能不能在稳定物价上有所作为?罗松柏委员关于预算支出的提问,道出了普通民众对财政支出的期待。透过报告可以发现,全省及省级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其中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增幅均超过30%。不过在委员们看来,对目前物价上涨可能给民众、尤其是生活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应予以更多重视,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于民生改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