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在创新工作中出新闻求新意

——《重立法还需重配套》点评

杨佳瑛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0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第十八届全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推荐参评的消息《重立法还需重配套——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督查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获得一等奖。这篇消息之所以能“金榜题名”,主要胜在“三新一多”。

    工作新。人大工作出新闻,题材十分重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为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法的要求,自1979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首次将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情况列为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常委会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一次创新与探索。记者以敏锐的新闻嗅觉,从常委会会议上捕捉到了这一具有时代特色、上海特点和人大工作创新意义的新闻事实,并于次日新闻综合版的头条位置及时进行报道,消息的副题“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督查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突出了这一工作的创新性。

    观点新。人大新闻求新意,观点十分重要。一直以来,地方人大十分重视立法工作,将开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摆在常委会工作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各地人大也越来越重视立法的实效以及对法规实施后的“问效”工作,探索出跟踪督查、立法后评估等新举措。这篇消息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从上海人大的创新工作中提炼出了具有新意的观点,也就是消息的标题:“重立法还需重配套”,拓展了人大立法、监督工作的内涵和空间。

    思考新。有些写人大新闻的同志觉得只有写通讯才显出报道的深度和份量,其实不然。这篇消息不仅讲述了规范性文件的“配套率”不高这一新闻事实,还从主、客观等多个角度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报道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针对配套规范性文件缺失的现状,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如何在立法时完善授权规范、如何加强对文件制定的跟踪检查等。不就事论事说“配套率”不高,而是引出配套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机制如何完善、人大立法工作水平如何提高的思考和研究,对进一步增强人大立法、监督工作实效都不无启迪。

    信息多。说服力强的新闻往往强调用数字说话。这篇消息在有限的700余字中,用一连串的数据传递了常委会督查配套规范性文件制定情况的诸多信息,包括检查的范围、文件制定的具体数字及完成比例、法规颁布后半年内制定的文件数字等。文中对问题的分析以及主题观点的提炼都是在这些详实的数据基础上展开的。

    当然,这篇消息并非尽善尽美。有评委在评选时指出,消息报道的内容涉及规范性文件配套、立法授权规范、备案审查制度等人大立法工作,专业性很强,作品在解释现象、指出问题等方面用语有些“硬”,不够深入浅出,难以让普通百姓读懂。如果能在生动性、通俗性上再多下点功夫,可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