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以细节取胜

——《九个首次:最高权力机关更加开放透明》点评

赵 信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0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第十八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评选中,检察日报社选送的通讯《九个首次:最高权力机关更加开放透明》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综观这篇通讯,之所以能让人眼前一亮,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主题重大,立意不凡。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十届全国人大最后一次会议,“承上启下”,备受瞩目。记者敏锐地感受到了这次会议与以往的不同,与往年相比,这次会议接二连三出现的数个“首次”,让中外记者、与会代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透明。“全国人大会议愈加开放透明”,这不正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缩影么。于是,记者从几个首次入手,以小见大,烘托主题,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本届人大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

    文章标题开门见山,亮出立意,既表明2007年全国两会与往年相比,更加开放,同时也喻意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时俱进,更加民主、透明,九个首次也富有悬念,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二、抓住细节,用事实说话。人大工作政治性强、程序性强,如何恰到好处地表现其愈来愈开放透明这一主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泛泛道来,很容易写得空洞、枯燥;单写某一个典型的事例,又可能落入“以偏概全”,很难令人信服。可贵的是,该文记者在采访中善于观察,仔细留心每个细节,捕捉到了此次会议上与众不同的“九个首次”。不过,这“九个首次”虽然令人心动,但究竟能否立得住,还得靠事实和数据来说话。我们发现,记者做了大量的采访核实工作,所选事例生动、典型,所引数据“言必有出处”,从“点”着手,带着读者一起感受到了“细节之变”。在这些细节中,不乏独家爆料,比如此次代表审议环节“多了一轮”,53年来首次以附有电子地图的形式在网上公布各代表团驻地等等,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

    三、会内会外声音互动,丰富信息,增加厚度。记者行文比较老道,从起笔到落笔没有平铺直叙,在点面结合中,将会内代表的声音,与会外专家的看法,以及自始至终参加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局发言人的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穿插于文中,既丰富了文章的层次,增加了新闻的厚度,也使文章鲜活起来,全文1800多字,信息含量足,是一篇没有水分的新闻通讯。

    四、该文发表的时机也值得一提。该文发表时,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当时人们的大脑被来自会上的各式各样的新闻填得满满当当,落幕之时再回眸,总体印象如何,人们从这篇报道中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原来,2007年两会竟有这般独特之处,“九个”首次别出心裁,让人们对此次两会又有了更高一层的认识。也许正是“发人之所未见”,该文见报后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华网、央视国际、新浪网、搜狐网、千龙网等110余家网站作了转载,许多人大代表也打来电话表示赞赏。

    在惯常的全国两会中,掂量出严肃的新闻主题,这篇报道给人的思考是,记者怎样才能有一双“发现细节的眼睛” 。

    (作者系检察日报副总编辑、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