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善于捕捉代表履职的新闻“亮点”

——《农村低保:代表“质疑”催生的惠民制度》点评

许长荣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0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与本文报道的阮培金代表相当熟悉。不仅去看过阮培金和他的代表小组活动室,而且组织过多家媒体对阮培金代表进行采访报道,还与他有过多次交谈,听他讲当代表的“甜酸苦辣”。这是一位认真、执着、负责任的基层人大代表。在有关阮培金的众多报道中,这篇作品无疑比较出色,它对我们进一步搞好人大代表的宣传报道有不少启迪。

    参加代表大会会议,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是人大代表议政履职的重要内容。以往这方面的报道,反映比较多的是基层代表如何提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受到政府的重视,并得到解决。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但这件作品的可贵之处,就是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反映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由于对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贫困人口数字的质疑,进而提出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由此催生了一项惠及全省7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度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的东西。由来自基层的代表提出的建议与意见能够推进一项覆盖全省的制度建设,这不仅在代表工作的实践中并不多,相关的宣传报道中也很少见(当然由代表按照法律程序提出议案促使法规出台的情况是另外)。记者以独到的眼光,发现和捕捉了这个新闻“亮点”,应得到充分肯定。它透出的深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需要更多像阮培金这样的代表认真议政履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需要像福建省委、省政府那样努力去实践和落实。

    一项惠及全省的制度出台,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作品没有一一罗列具体环节,而是紧紧围绕“质疑”、“催生”两大环节着墨。记者写道:“省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显示福建省贫困人口仅有12.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38%。这个数据让长期生活在农村的阮培金产生了疑问:‘我经常到各个村里调查,对贫困人口的比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12.4万这个数字给宁德市都不够。’……福建省的贫困人口数字是否正确?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一连串的“疑问”,使阮培金“直言”、“较真”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

    记者还写道:“他的发言,引起了当时正在场参加宁德代表团审议、时任省长卢展工的高度重视。会后,卢展工当即责成有关部门对阮培金提出的贫困人口数字进行复查核实……看到阮培金,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的黄小晶郑重地答复他,经过省里多个部门将近一年的认真调查,全省的贫困人口经复查核实应为70.6万人……200418,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向全省人民承诺:从20041月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当即责成”到“郑重答复他”,再到“郑重向全省人民承诺”,一个虚心接受代表批评,充分尊重民意,着力民生民心的人民政府的形象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代表履职的通讯容易写虚,许多报道也容易陷入一种固定的套路:代表深入调研,提出意见建议,然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不久问题得到解决。这件作品避免了这个问题。它有一个令人眼睛一亮的新闻由头,有一个倒叙式和时空交错的合理结构,巧妙运用了一连串很有说服力的数字,细节不多却入情入理的描写,都使作品丰满和生动起来;从“质疑”引发“催生”,由“催生”回应“质疑”,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笔墨集中,都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而深刻。当然作品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后半部分写得不如前半部分,领导对阮培金表扬的话也引用多了一些。但是瑕不掩瑜。希望人大新闻宣传中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

    (作者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