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让“人大”新闻“活”起来

──《人大常委会会议委员改穿衬衫》采写体会

徐 笛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0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大门”日益敞开,越来越多的记者能够亲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人大”新闻也日益“抢占”报纸版面要位。然而,公众对“人大”制度的认知程度却似乎并未相应提高,有读者甚至“不知道‘人大’平时做什么”。各中缘由,恐怕与目前“人大”新闻相对枯燥晦涩不无关系。

    “人大”专业性较强,法言法语又比较多,这天然地削弱了“人大”新闻的可读性,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其“软”起来、“活”起来,如社会新闻一般吸引读者的眼球。

    头脑中紧绷着这根弦,笔者参加了20076月的常委会会议报道。按惯例,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男性组成人员应着正装——西服以示庄重,而628日下午3,许多男性组成人员身着半袖衬衫就走进了会议厅,这引起了笔者的好奇。采访后得知这一变化源于一位委员的节能提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相远建议调高全体会议厅的空调温度,常委会组成人员改穿衬衫,笔者意识到,这是个绝好的新闻题材,说明立法机关在带头节能,契合节能环保的时代主题。恰逢此次会议正在审议节约能源法草案,更是报道这一事件的绝佳时机。

    如果就此成文,文章未免太干瘪无味,空似一副骨架,如何使其丰富饱满,唯有增加细节,增加故事,那么就要揭示这一建议提出和被采纳的全过程。会后笔者找到朱相远,请他详述了事件始末,他还说道,“节能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全社会也应行动起来”。最终文章在《北京青年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

    文章见报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许多机关单位相继效仿这一举动。各地媒体和网络也纷纷转载,在某门户网站上,千余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此事也成为一段时间内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各方面对此事也都给出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中宣部新闻阅评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什么这条“人大”新闻格外吸引读者,究其原因,离不开一个“活”字。

    一是题材鲜活。本文看似与会议主题无关,但却独具匠心说出了更宏大的时代主题——立法机关在带头节能,全社会也应行动起来。有网友在新华网上评论该条新闻时称,“好,这样带头一定会有成果,也希望立法机关在别的方面都带头,要做到做的比说的好”,可见该条新闻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有的记者认为“人大”新闻就是“文件”新闻,他只从会议下发的文件材料中摘抄写就新闻,这样的报道只会是千篇一律的,缺乏可读性的。更有甚者,每次开会拿了文件就走人,试想记者如果不在现场,怎么能用眼睛捕捉到如此闪亮的题材呢?!

    二是语言灵活。以往“人大”新闻多以某某会议召开为导语,接着讲述会议内容,规矩的文字中透着呆板之气。在写作本文时,笔者试图突破了一些常规,以强烈的对比开篇,以往都穿正装参会的常委会委员这次穿起了衬衫,随后在导语留下一个悬念,这一变化源自一位委员的提议。正文中大量使用“直接引语”,还原会议现场,增强文章现场感。此外还运用了双关等修辞手法,比如“趁正审议节能法草案的‘热度’,将全体会议的空调温度也由24摄氏度调‘热’至26摄氏度”,力图使文章生动有趣。

    从读者的反映中,笔者深刻意识到,“人大”新闻只有“活”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从题材和语言入手搞活“人大”新闻还只是初级阶段,冀望与诸位同行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活”法。

    (作者系北京青年报记者)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