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通讯是在“压力”之下完成的。
这种“压力”来自于2007年全国两会。这是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内最后一次会议,格外引人关注。这一次的人代会与往年的人代会有何不同,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不能抓出点鲜活的、与众不同的新闻,记者心里的压力着实不小。
在人代会开幕后,记者发现,两会新闻中心给记者采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点开新闻中心的网页,在“代表团驻地”版块中,任意点击一个代表团的名称,驻地地址和电话便会显现出来,这在以往的人代会上是没有过的,那么,可不可以说“这是今年的亮点”呢?记者有些疑问,因为仅有这一个素材还说明不了什么,但它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先“存着”,或许能独立成篇。随后,记者暂且把这件事放在一边,倾注精力去做好符合《检察日报》定位的新闻报道中。
然而接下来,在人民大会堂的“围追堵截”中,记者发现,不具有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的各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全程参加了会议,其身份不是“旁听”而是“列席”,这是个让人兴奋的点。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检察长,他们都对这一“身份”的转变表示赞赏,“人大越来越开放,越民主,越透明”,他们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了这样一个共同的体会。这不正是记者所要寻找的独特角度么。随着人代会对两高报告的审议,记者又发现了两高报告与往年的不同。两高在报告的后面均一改以往仅附有名词解释的做法,首次附上了图表;最引人关注的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比例分配的决定草案,也出现了三个与众不同……可圈可点的素材越来越多,积累越来越厚,这给记者增添了信心,写出一篇象样的报道,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两会并未结束,独立成篇为时尚早,再说自己所掌握的这些素材还缺乏权威的声音,尤其是要使用“首次”这两个字,恐怕要慎之又慎。幸运的是,在两会刚刚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阚珂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而且透露了许多独家新闻——全国人大53年来首次以附有电子地图的形式在网上公布各代表团驻地;2007年大会对法律草案的审议“多了一轮”;首次实行网上报名采访会议等等。阚局长的点拨提升了文章的立意,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独家性和新闻的分量,“最高权力机关更加开放透明”的主题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
在两会帷幕刚刚落下,《检察日报》及时刊发了这篇文章,刚好让人们对大会能有一个总揽式的回顾,《九个首次:最高权力机关更加开放透明》的标题,恰在此时点题,更具有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为了更集中地表达“九个首次”,记者在文中没有更多地展开检察长列席的内容,在另一篇文章《从“旁听”到“列席”》里详细报道了这一细微的变化,记者发现,这篇文章也是其他媒体没有关注过的。
说实话,记者在采写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想过文章会获奖,当得知这篇通讯得以榜上有名,心里十分高兴。借此机会感谢评委的鼓励,感谢不厌其烦接受记者采访并耐心给予指点的阚局长、各位代表、专家,感谢全国人大的大力支持。
(作者系《检察日报·声音周刊》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