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会议现场捕捉到的“深度”新闻

——《人大常委会会议委员改穿衬衫》点评

刘维林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0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北京青年报2007629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的新闻:《人大常委会会议委员改穿衬衫》。这是该报记者徐笛独具慧眼从会议上捕捉到的一条“花边”新闻,看了让人眼前一亮又过目难忘。

    这次会议的议题是“审议节能法草案”。记者看到,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的大部分男委员,“都穿着衬衫入了场”,会议厅里的空调温度也由24摄氏度调“热”至26摄氏度。而以往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时,男士都要身着西服以示会议庄重肃穆,会议厅内空调也相应设置在24摄氏度。记者用眼睛敏锐地捕捉到了会议现场的变化。

    但文章没有仅停留在记录现场,而是深入挖掘这一变化背后的故事,即委员节能建议的提出和被采纳的过程。这个节能建议首先是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相远在会上提出的,他建议今后在夏季召开全体会议时,男委员改穿衬衫,这样既不影响会议气氛,更重要的是节能省电。他的建议立刻得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的盛华仁和其他委员的支持,同时以“会议简报”的形式交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其他组成人员阅读。于是这个“呼声甚高”的建议很快被采纳。报道描述说,在26摄氏度空调微风吹拂下,身着浅蓝色半袖衬衫的朱相远委员“感觉很舒适”。朱相远表示,“节能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立法机关也应带头节能”。他希望“透过电视镜头,让全国人民看到立法机关在行动,全社会也应当行动起来”。

    北京青年报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例会上捕捉到的这条新闻,很有新闻价值。其一,它充分体现了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善于发现的能力。记者在现场采访,不仅关注会议的中心议题,而且能从委员着装的改变和会场空调温度的变化中,敏感地意识到立法机关在身体力行带头节能。特别是在“审议节能法草案”时报道这一新闻,与会议主题相呼应,更加意味深长。其二,报道有大局观念。不仅报道立法机关的行动,还能通过反映委员心声,倡导“节能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全社会也应行动起来”的理念,揭示“审议节能法草案同时带头节能”的重大意义,富有感召力,记者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写出了事件的意义和深度。

    新闻事实本身是鲜活生动、有形可感、有说服力的,如果记者不到现场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就很难写出这样细节丰富、现场感强的会议新闻。现在有些会议报道写得干巴、呆板,可读性差,“病根”就在于缺少细致的现场观察,记者只看到了轮廓,而没有找到形象生动的亮点,或是一事一报,内容肤浅。这条新闻是记者深入到现场用眼睛去观察,用全身心感受的结果,同时也突破了会议报道的一般模式,写出了会议新闻的深度。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委)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