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做有穿透力的新闻

——《“依法治国十年”系列报道》采写体会

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法制组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0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闻易碎,而新闻人却总期待有一些作品能长久留在读者记忆中。

    2007912,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入十五大报告十周年的日子。当天,人民日报民主法制周刊(十七大之后这个周刊已经改名为民主政治周刊)3版联动,推出“依法治国 十年见证”特别报道。当有责任感的记者,做有穿透力、让读者记得住的报道。这组报道的推出,正是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法制组同事们朝这个目标努力的结果。

    这组“依法治国十年”独家系列报道分三个阶段:开场——718,《民主法制》周刊首推整版策划《法学家盘点“依法治国”十年》;展开——829,周刊三版刊出“法治印象--周刊400期特别奉献”;高潮——9123个版面的“依法治国十年见证”特别报道,“人民论坛”专栏还刊出周刊编辑所撰评论《法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责任让我们先声夺人

    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0周年,正值十七大召开前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模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的进步,直接反映党的工作和我国民主政治的进展。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我们有责任通过报道,向世人展示十年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的成就。

    因为责任,我们才会有选题的“储备”。从年初计划这一选题,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全组成员分头找资料、出主意、集体研讨,光策划会开了10余次。策划的内容,在一次一次的推翻中逐步完善,找到最后的更为精准的定位。

    因为责任,“依法治国十年”报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正如系列报道《法治改变中国》一文所写:“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法治,就没有法治进步。”“依法治国服务于社会主义,走上了保障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金光大道;社会主义实行依法治国,就找到了人类文明积累的最佳治国方略。”

    因为责任,整组报道我们坚持公正立场,既大力宣扬成绩经验,也不回避现实的问题矛盾。讲成绩,谈问题,分寸得当,火候适中;提观点,作评论,事理结合,史论结合。这组报道,出手快,见报早,综述、通讯、访谈、评论、图片一应俱全,形成了富有气势的党报独家。先声夺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很好地发挥了党报作用,抢占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思想给报道增加分量

    主题相同,解读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法治是个老话题, 十年成就有目共睹。主题的枯燥,再加上十年的厚重,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报道做到 “不一样”、高出一筹,让读者读来更有滋味? 策划时,我们试图从理论的高度,增加思想的份量。
     
法治成就,最常见的,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角度来切入;这一次,我们反复琢磨、权衡,找到新角度:“依法治国十年见证”,我们从“历程”、“感言”、“影像”来解读,有历史纵深感,有现实使命感,还有对未来法治的期盼。“历程”,定位为散文式综述——《法治改变中国》,反映民主法治十年的全貌;“感言”,打“名人”牌,邀请干过公检法司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回顾法治成就,前瞻法治未来;“影像”,以“图”感人,用镜头记录十年法治。整个策划,有点有面,有事有人,有述有议,有成就有经验有不足。
    
“法治印象”,则把依法治国的主题,从城市变迁、行业兴衰、人物沉浮的个性化角度来解读。“法学家盘点依法治国十年”,从中国知名法学家的眼光来看我国法治成就。一篇大的综述,整合、提炼法学家观点,有思想,不沉闷,语言流畅,易读易懂。同时,摘录了8位法学名家的“点睛”之笔。

    创新使表达贴近人心

    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如何在表达方式上更加贴近读者,在报道策划过程中,大家认为,只有跳出过去一些法治报道中的“条条框框”,在写法上努力创新,才能让报道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两翼齐飞,写大不散,写小不碎,引起读者的共鸣,带来思考和感动。

    譬如《法治改变中国》一文,用短短4800字,对依法治国十年历程予以回顾并展望未来。我们选择了散文式述评,提出文章要“思想和文采兼备”——观点是鲜明的,思想是深刻的,语言是凝练的。整个文章分“抉择”、“人权”、“限权”、“良法”“彼岸”五部分。“当法治成为一种必须,当法治成为一种习惯,当法治成为一种价值,当法治成为一种信念……法治,正用其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改变13亿中国人的生活。这组报道推出后,引题中这些深邃的话语,在网络上和媒体同行的文章中被广泛引用,让人印象深刻。

    这组报道的版式亦凝结了编辑的心血,打破常规,彰显报道重点。背景处,有神圣的国徽、飘扬的红旗、庄重的人民大会堂会场等,整个版式透着大气、舒展鲜亮。912的“影像”版,用法治图片拼成了一个“法”字,匠心独运。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914,中宣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央政法委等六部委召开“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周年座谈会”。人民日报“依法治国十年见证”3个版面,受到与会人员好评,认为这组报道“大气,党报风范,让人记得住”。同时,起到了引导舆论的“领跑”作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搜狐网、星岛环球网等数百家网站,在首页头条等显著位置转载;其中综述《深圳特区的“法治基因”》,被《报刊文摘》头版头条转载。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专门致信肯定了这组报道,认为党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