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八届人大新闻奖评选

报纸、通讯社作品(通讯)一等奖获奖作品

中国人大越来越透明

陈丽平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06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34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这里如期举行。
能容纳数百人的发布厅早已座无虚席。在一片镁光灯闪烁中,全国人大三级新闻发言人,同时出现在中外记者面前。

    中间的是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恩柱;左侧分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李连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言人、新闻局局长阚珂。

    没有外交辞令,没有无可奉告。新闻发言人思路敏捷,侃侃而谈。中外记者不虚此行,在这里找到了新闻的富矿

    香港记者:记者会上记者都是托儿是传言

    一年前,同样是34,同样在这个新闻发布厅,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

    身体瘦削、戴着一副眼镜的香港女学生陈慧玲,作为香港《文汇报》记者,幸运地获得了最后一个提问权。

    有媒体生动地记录下了这一刻:记者会接近尾声,大部分没有得到提问机会的记者已经失望,有香港记者开始收拾材料,准备离席。就在此时,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主持人李连宁提出:我们把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港澳记者吧。立即有很多港澳记者举手要求提问。阚珂的手指向坐在中间的记者:请中间第六排第四位戴眼镜穿黑衣的女士提问。听到点名,陈慧玲虽然有点儿难以置信,但很快站了起来。她用略带紧张的语气问了一个香港民众普遍关注的关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办法的问题。

    正是这个问题,让这位还是大三学生、此次代表《文汇报》赴两会采访的记者明白:两会上的记者会,并非如外界所言,问题完全预制,记者都是托儿

    这位学生记者不知道的是,为保障群众知情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所做的大量幕后工作。

    早在2005109,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会议就通过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闻发布办法,对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式作出具体规定。也正是这一办法,确定了全国人大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

    阚珂今天在新闻发布会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此时,对一年前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他仍然记忆犹新。

    “那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新闻报道的服务工作。阚珂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负责点提问的记者。这场新闻发布会之前,我们有个考虑,会上点的记者要考虑到内地、港澳、台湾和外国记者。在现场点记者的时候,香港、澳门记者坐得比较靠后,我又不太熟悉。新闻发布会快结束了,还没有点到港澳记者。我想,如果这场新闻发布会港澳记者不提问的话,会有一点小的缺憾。

    随着李连宁副秘书长把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留给港澳记者的话语,去年全国人大会议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闻局局长:不要对记者说无可奉告

    两会记者会,问题不预制,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以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的一个很小的具体事例。去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许多敏锐的记者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新闻服务工作实实在在的变化:一、代表团团组会议开放场次增加。往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般开放六七次团组会议。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放了35次团组会议。二、现场直播场次增加。除按惯例现场直播开幕式和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外,首次现场直播了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三、首次制作新闻中心网页。在网页上能及时看到大会全体会议、主席团会议等重要活动的日程安排,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开放团组会议的预告,新闻中心各记者组和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联系方式等。四、首次提供代表提出议案情况的动态报道。以往,人大会议新闻中心仅在代表提出议案的第一天和提出议案截止日当天分别提供一次报道材料。去年,从34代表提出议案的第一天到39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日的前一天,新闻中心连续6天及时向媒体提供当日代表提出议案情况的消息稿。

    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改进,采访安排更加开放透明,报道组织更加民主和谐,记者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成为去年采访人大会议记者共同的感受。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举办了一次地方人大新闻干部培训班。阚珂在会上讲的一句话,在会场内外都引起不小的反响。
这句话是:我们作为从事人大新闻工作的机关干部,不要对记者、不要对媒体说无可奉告。

    有媒体把这句话了出去。阚珂很宽容:各方面的反应都还不错。网上也有评价,说这是人大机关有信心的表现。
我们现在在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都是有问必答,没有人说无可奉告。阚珂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新闻联络员:要24小时开手机

    “新闻大战、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媒体面对两会期间激烈的竞争,所作的生动描述。

     在今年这场新闻大战中,媒体会得到新闻主管部门怎样的服务?

    阚珂介绍,从去年10月,他们就开始研究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如何改进服务工作,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一是继续做好新闻中心的网页。今年新闻中心的网页24就已开通。网页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比如采访会议的记者可以通过网上报名,这对外国记者,特别是临时从国外来华采访的外国记者非常方便。

    二是为各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配备了专用手机电话卡。要求代表团新闻联络员24小时开机,以方便记者联系采访。

    三是首次在网上公布各代表团的驻地。这是五十多年来的第一次。

    四是将两会新闻中心设在西单。这里离主会场人民大会堂比较近,记者往来大会堂和新闻中心会方便一些;驻京的外国媒体一般都在北京长安街的东段,设在长安街沿线上记者来时交通便利。

    五是记者采访代表,可以请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或者由新闻中心代为联系,也可以和代表本人联系。

    六是增加若干场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为记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多的报道机会。

    七是除了继续把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成英、法、西、俄、日、德六种文字外,还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翻译成英、法、西、俄、日五种文字。今年还要首次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翻译成英文,物权法草案的说明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说明也要翻译成英文。这些都是为了方便记者报道。

    从人大方面来讲,媒体是人大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阚珂说,人大的情况要通过媒体传达给社会,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也要通过媒体反映给人大。我们为新闻媒体宣传人大制度、报道人大工作、向人大机关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在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服务。

    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就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举行听证会;就物权法草案重要问题举行论证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

    有专家对此评价:人大工作的这种开放、透明,有利于加强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本文刊发于200735《法制日报》)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