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人大要闻

周铁农: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深刻结合与有机交融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7-1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民网北京7月10日电 今天上午,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了“中国印”摩崖石刻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印”摩崖石刻建设和密云县奥运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印”大型摩崖石刻是经北京奥组委批准,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周铁农。

  人民网记者问:北京奥组委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北京奥组委授权,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倡议和推动,由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承建的中国印摩崖石刻即北京奥运会会徽山体石刻即将落成。您是著名学者,又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的主任委员,请您谈谈中国印摩崖石刻落成的意义。

  周铁农:从2006年10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创意并推动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项目,到2007年北京奥组委正式下达文件,授权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使用北京奥运会会徽,并和北京市密云县共同建设此项工程,再到今天,中国印摩崖石刻即将落成,已过去了接近两年的时间。近两年时间看起来我们似乎是在打造一个物质性的山体石刻,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通过打造物质性的山体石刻,来弘扬一种内在的思想理念。这种思想理念就是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深刻结合与有机交融,说得更宽广一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东西方文化的深刻结合与有机交融。这无疑对建设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意义。

  人民网记者问:请您谈谈这种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结合和交融是如何表现的?

  周铁农:首先,我想谈谈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在内在理念上的共通之处。我们经常谈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和谐;而中华和谐文化的精髓则是“和而不同”。我们追求和谐,但又承认差异和矛盾,是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来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现在说奥运精神的含义。人们对奥运精神最为耳熟能详的是两句话:一是“更高、更快、更强”;一是“重在参与”。前者强调的是奥运精神中的竞争理念、拚搏理念;后者强调的是奥运精神中的集体主义理念和团队精神。两者看来是矛盾的,实际是统一的。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是通过竞争,达到广泛参与、互相联系和交融的目标。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当年正是因为目睹世界战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希望通过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来找到人类相互联系的共性,推动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这种在竞争中求联系互动的精神,无疑与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精神是完全相通的。我们打造的中国印摩崖石刻,既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也是奥运精神的标志,因为他们的内核是完全相通互融的。我们要通过中国印摩崖石刻的建成,不断弘扬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相通的内在理念,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第二,我想谈谈中国印摩崖石刻与奥运圣火传递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我国的山体石刻艺术起源很早,据说流行于秦汉,兴盛于后汉,发展到魏晋,一直延续下来。中国人搞山体石刻,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宝藏通过山体石刻这种固体建筑形式持续性地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让精神财富永远不要终止,永远不要枯竭。因此,山体石刻实际上是中国人抒发远大情怀、记录深刻信仰的一种形式。而奥运圣火传递也是用以表达奥运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一种深刻形式。它同样寄托着人类的精神信仰。因此,中国印摩崖石刻与奥运圣火传递都是期望人类的正确精神信仰永久流传的形式,两者也是完全相通的。我们要通过中国印摩崖石刻的建成,也表达出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形式上的高度相通,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沟通。

  人民网记者问:中国印摩崖石刻表达的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结合与交融有什么现实作用?

  周铁农: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回顾一下今年的有关背景。

  首先,今年是北京奥运举办年,同时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应该说,我们能够举办北京奥运,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改革开放的关系上,应该说,要改革就必须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必然促进我国的改革。举办北京奥运,正是体现出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印摩崖石刻在这一背景下建成,它代表着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结合,实际上它标志着我们文化的对外开放,标志着我们心态的对外开放,标志着我们要永远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财富,并与中华文化结合,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说,这种内在的开放,是最为根本性的。它必然推动我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第二,今年我们遭遇了汶川大地震,我们是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刻来举办中国印摩崖石刻落成仪式。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和共同精神财富,它必须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世代保存起来,流传下去。我刚才专门说到,中国印摩崖石刻体现出中华和谐文化的“和而不同”精髓,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就是“不同求和”。尽管存在着各种差异,中国人追求和谐共生、团结合力。这就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哲学内涵。中国印摩崖石刻实际上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哲学内涵的记载,也同样是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的记载。它会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

  第三,无庸讳言,当前,国外对我们举办奥运还有许多人为误解和干扰。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以善意对待善意,以理解对待理解,中华民族是能够与世界各民族取得文化沟通和认同的。中国印摩崖石刻的落成,正是我们以固体建筑的形式,表达出我们与世界各民族文化沟通的强烈愿望和态度。我们完全相信,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追求文化和谐的强烈愿望和不懈努力一定会作出深刻的理解和回应。

  人民网记者问:请用一句话说出您对中国印摩崖石刻的落成的感想。

  周铁农:我也用这句话作为本次访谈的结束语:传达和谐理念,推动文化沟通。

  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2008-07-10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
周铁农出席纪念永定暴动80周年纪念活动
周铁农副委员长在分组会上发言
第5届中国策划大会举行 周铁农颁奖
周铁农出席当代百名画家赈灾义捐献爱心活动
周铁农出席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