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视点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科学发展

黄泰岩

浏览字号: 来源: 《人民日报》 2012年5月21日 16:45:23

我们党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确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是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保障,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基础。只有不断夯实这一基础,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保障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新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过大规模建立国有经济,初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格局,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但遗憾的是,随后搞的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经济,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阶段,导致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生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大力恢复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人口大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奇迹”。我们党总结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理论,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可以说,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既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形成史,也是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成为科学从而需要毫不动摇加以坚持的验证史。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基础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开启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历史新征程。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成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线。把握主题主线,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离不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保障。这突出表现在: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仍须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从目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谋发展、争一流”中发挥着中坚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首先,我国已有38家中央企业进入全球500强,还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它们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引导力,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应担当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其次,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第三,随着市场准入等体制机制障碍的进一步破除以及良好环境的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将得到新一轮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显著增强。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保障。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将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可以发挥国有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先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需要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将资源向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国有企业是实现这一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微观基础。二是可以发挥国有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稳定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我国需要将资源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企业组织保障。三是可以发挥广大中小非公有制企业的积极作用,使它们融入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形成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通过国有经济的影响和引导实现中小非公有制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整体产业的高端化。

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无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支撑和引领。我国作为一个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的发展中大国,实施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多要素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本途径。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有助于推进协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国有经济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其次,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大科研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研发和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积极性,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第三,国有企业有能力、有实力承担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第四,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第五,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同发展,有利于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多主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合力作用。

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保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优化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其中重点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有助于实现这一转变。首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共同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大国民收入分配的蛋糕,夯实消费稳定增长的收入基础。其次,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消费稳定增长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第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鼓励全民创业,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进而促进消费增长。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我国80%的城镇就业是由中小企业主要是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就业的优势和作用。国有经济则承担着稳定就业的社会职能,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调整阶段,国有经济可以发挥经济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其次,政府、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参与,可以形成商品房、保障房、廉租房等多元化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第三,政府、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参与,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大发展的需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缓解上学难、看病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社会问题。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重大问题

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出发,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当前,需要进一步明确几个重大思想理论问题。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不是说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运行体制和机制不能有任何改变,恰恰相反,它们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就是具体表现。首先,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只要是国有资本控股,就不会改变其国有企业的性质;同样,非公有制企业即使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只要是私人控股,也不会改变其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随着改革的深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形式。二是在现实经济发展中,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究竟是公有制经济比重大一点还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一点,要依据当时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定,因而笼统地讨论应该“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是没有意义的。例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作用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即使在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保护汽车产业,美国政府也通过国有化的方式重组了通用汽车公司。三是国有企业究竟在哪些领域存在,应依据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而定。随着国有企业职能定位的变化,国有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某些领域,但进入或退出都应遵循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不能形成新的所有制歧视。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而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首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板块式的统一,而是深度融合的统一。实现这种融合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制度,也可以通过结成产业链,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群。其次,在深度融合的内在统一下,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不是你进我退的对立关系,而是共生共荣的双赢关系。第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还表现在,国有经济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和支撑,为非公有制经济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国有经济发展营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必要条件。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没有必要通过论证非公有制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来实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目的。应看到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通过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来加以引导和规范。

(作者为辽宁大学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 苏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