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视点

曲折动荡的一年——2010年国际形势回眸

刘宝莱

浏览字号: 来源: 《红旗文稿》 2011年1月11日 16:00:30

    2010年国际形势变化多端,深刻复杂。世界力量对比正向均势发展,政治多极化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都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国际基本矛盾深化,冷战思维升温,自然灾害频发,突发事件增多,天下仍不太平。

    世界经济复苏趋缓,不测因素增加

    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回暖。目前看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亚洲经济体预计经济增长达7.1%。国际金融协会总裁查尔斯·达雷华认为,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仅由美国和欧洲唱主角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将发挥更大作用。11月,G20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先后在韩国首尔和日本横滨举行。两次会议对加大金融监督力度、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警惕危险的世界经济失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等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对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困难成堆,积重难返。201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近几个月来,全球金融稳定的进程出现倒退,市场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且走势不平衡、不稳定、不乐观。

    1.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美国作为金融风暴的源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晴雨表,但迄今它仍存在四大主要难题。一是财政赤字剧增。在截止2010年9月30日的财年,美国预算赤字高达创纪录的1.29万亿美元。奥巴马惊呼美正面临“不堪一击的财政形势”。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警告说,这对美国经济构成“真实且日益增大的威胁”。二是政府债务增加,现已占美国内生产总值的87%,大大超过60%的红线。三是房地产市场低迷,楼市价格走低。四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9.5%以上。目前,美联储正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意在复苏经济,增加就业。但此举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2.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务达到了罕见的水平,仅希腊一国就需上千亿欧元的资金援助。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预计,至2010年底,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债务较2007年的水平将上升20个百分点,这将是抑制全球经济复苏的罪魁祸首。

    3.欧、美等发达国家就业形势严峻。欧洲失业人数达2300万人,是一年前的5倍,其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20%。西班牙失业率超过20%,有40%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4.“货币战争”损及全球。由于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弱,一场全球性竞相贬值的“汇率战”正在展开。这是美国推动美元贬值发动的“货币战”,主要因为美国迫切需要其“债务国际化”。美联储宣布将注资6000亿美元的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G20峰会上,美国遭到了与会代表的猛烈抨击。大家普遍认为,这种“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的做法,于事无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汇率问题引起的紧张气氛会加剧全球的“整体敏感性”,单边主义做法危及全球稳定。

    5.巨额私人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带来麻烦。国际研究所报告指出,2010年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增加了41.9%,达8250亿美元,其中2140亿美元流入拉美。预计,2011年将达8330亿美元。这有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紧张”根源。

    美国调整内外政策,巩固世界霸主地位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总统公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重振美国和领导世界”,提出以外交接触和国际结盟为基础,呼吁各国分担国际义务的战略。该战略包括4项原则:通过教育、洁净能源和创新增强国内实力,进而增强海外实力;推动“恢复我国外交官的对外接触”,并支持国际开发;重建联盟;在海外促进人权和民主。根据上述原则,奥巴马政府加大重振经济力度,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1.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2010年6月30日,美国会众议院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使政府得以对各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进而控制虚拟经济发展。该法案是用金融海啸换来的,全球为之埋单,故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开发洁净能源。奥巴马执政后,大抓低碳经济。未来10年,美在新能源计划上的投入将达1500亿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美政府对新能源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亿美元。

    3.加大对教育和科技投入,积极吸纳全球优秀人才,继续保持创新能力的领先地位。奥巴马提出将科研经费提高到占美国GDP的3%。

    4.加强实体经济。金融风暴横扫美国虚拟经济,而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小。因此,奥巴马强调,不能在沙滩上重建美国经济。美国在实体经济方面依然具有雄厚的实力,尤其是它的制造业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美国对外战略部署作出重大调整

    1.突出在东亚的领导地位。2010年9月,奥巴马在美国—东盟峰会上宣称:“美国欲做亚洲的领导者”。这表明美外交活动的重心正在转向亚太。除加大对关岛为中心的中、西太平洋的军事实力、增派“全球鹰”无人远程侦察机和一艘航母及耗资80亿美元建造超级军事基地外,美国致力于强化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美、日、澳、菲、泰联盟;组建美、日、澳、印联盟;增进同东盟的关系,特别是同越南的安全合作。美国与韩国进行大规模海上军演,高调履行美日安全条约,支持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扬言为东盟撑腰,意在打造“东方北约”,遏制中国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扩张,维护自身利益,重申美国是亚太“龙头老大”。

    2.缓解在中东地区的被动处境。2010年8月31日,奥巴马正式宣布美国在伊拉克作战任务结束。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一可政治上得分,赢得民心;二可经济、军事上减少支出,减少官兵伤亡;三可通过“伊人治伊”,从战略上更好地掌控伊,打造伊,改变伊,使之成为美在该地区的“样板”。此外,2010年9月2日,美促成了巴以复谈,高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推动以叙和以黎双边恢复和谈。同时,美明确反对以色列恢复对西岸定居点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阿拉伯人民的反美、仇美情绪。对于伊朗核问题,美坚持“文攻武吓”策略,利用联合国安理会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争取阿拉伯温和国家的支持,结成反伊统一阵线,最大限度地孤立伊朗。

    3.将反恐重心由伊拉克东移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美调兵遣将,并动员北约成员国增兵,集中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武装力量。但美国的这些措施收效不彰,损兵折将,“越反越恐”,甚至连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等激进势力也更为活跃,制造了一连串的恶性恐怖事件。

    4.倡导“权利共享,责任分担”。奥巴马表示,本世纪的重担不可以只落在美国的肩上。因此,他一改小布什的“单边主义”,运用“巧实力”,着重发挥联合国、G20、G8等国际组织和新兴经济体大国的作用。在美国主导下,国际社会一方面增加一些新兴大国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它们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以改变美国一家唱独角戏的局面。然而,正当美国急于共享领导权时,其他国家却纷纷后退。它们要么由于经济危机而自顾不暇,要么认为事不关己。

    5.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美俄两国元首实现了互访,双方签署了新的核裁军协议,并较妥善地处理了间谍案。美暂停了在东欧部署战略导弹设施,俄也做出了积极响应,在阿富汗和伊朗核问题上予以配合。奥巴马称,俄罗斯不再是美国的敌人,而是密切的合作伙伴。但因美俄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和根本利害冲突,双边关系难有大的改善。10月19日,俄法德三国领导人就欧洲安全新战略进行了会晤,使美国“感到愤怒”。美高级官员表示,华盛顿不会放弃自己的势力范围。

    6.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但遏制中国的图谋更加明显。奥巴马总统将美中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和“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希望中国同美国一道在推动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防核扩散方面担当起“负责任的领导角色”。一年来,两国元首多次会晤。双方在经贸、能源、环境、科技、教育、人文和涉及全球重大问题等各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但美国也在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企图建立“从西到北对中国的陆地包围封堵半月形链条”。有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围堵中国的布局,主要是构筑一个海上包围圈,从东方的日本到南海,再从南海到印度,封锁中国东进和南下之路,并遏制中国海权的发展,形成“C形包围”。

    恐怖主义活动日趋全球化

    2010年,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更为猖獗。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极端势力,同本土恐怖分子相勾结,与中亚“乌伊运”和“伊斯兰圣战联盟”紧密合作,力量大增,制造了多起恶性恐怖事件。他们人数有限,但组织严密,能量大,高科技,活动范围广,网络遍及全球。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汽车爆炸未遂事件发生后,美“反恐政治”又重新高涨,防范本土“孤狼”成为重大难题。比如,“大学炸弹客”希奥多·卡钦斯基住在蒙大拿山的小木屋里,17年里寄出16个炸弹包裹,导致3人死亡,23人受伤。“基地”组织扬言,要对英、法、德进行袭击行动,引起了欧洲一片恐慌。上述三国抓捕了一大批支持“基地”组织的嫌犯。2010年3月29日和31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和达吉斯坦共和国先后两次发生“恐怖人弹”爆炸事件,造成51人死亡,104人受伤。

    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多次对喀布尔政府重要目标和北约驻阿联军发动自杀性武力袭击,制造社会动乱,使北约联军伤亡日增。巴基斯坦、伊朗也发生几起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安全局势更为严峻,几乎天天发生血腥爆炸事件。

    与此同时,海上恐怖事件增加。索马里海盗势力不断坐大,武器装备和通讯设备日益现代化,常出没于当地海域,劫持过往商船、油轮,严重破坏了国际航道和贸易安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欧、俄、中、印等均派军舰护航,形势有所好转,但劫持事件仍时有发生。

    中东地区局势多变,但基本政治格局未变

    中东地区仍处于多事之秋,局势跌宕起伏,变幻莫测,四大热点均未降温,暴力恐怖事件有增无减,军备竞赛激烈,仍是世界上的火药桶。

    巴以争端依旧。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持强硬两手,一手严厉封锁、围困和镇压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另一手拒不有条件地恢复同巴和谈。2010年9月2日,在美国的积极斡旋下,巴方在西岸定居点问题上做出让步,巴以双方才实现了直接和谈。尽管如此,双方各执一词,分歧严重。不久,因以色列恢复对西岸定居点的建设,巴方退出和谈。10月1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提出,如果巴方承认以色列是犹太国家,以方可以停止定居点建设。这项提议很快遭到了巴领导人的拒绝。目前,双方和谈搁浅,前景堪忧,在一年内达成和平协议的目标将化为泡影。

    伊拉克问题难以解决。随着美国在伊战斗行动的结束和撤军,伊国内社会治安恶化,暴力袭击事件日增,连环爆炸遍及全国,巴格达尤为严重。据报道,2010年8月25日,伊若干城市发生的连环爆炸案死亡人数达116人,创下了2010年以来死亡人数的新高。11月11日,伊拉克议会选举塔拉巴尼为总统。塔拉巴尼立即宣誓就职,并指定什叶派总理马利基组建新政府。目前看来,即使马利基组成新政府,也将是弱势政府,难以控制伊拉克如此复杂的局面。今后,各派势力还会加紧角逐,伊拉克局势将继续动荡不安。

    关于阿富汗战争,从2010年10月7日起,开始进入第十个年头。以美军为首的北约联军(约15万人)同阿政府军一起,多次围剿塔利班武装力量。虽有成效,但实际成果少得可怜。而塔利班则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势力坐大,主动出击,十分活跃。总之,阿富汗战争将会继续,“美国人有手表,阿富汗人有时间”。因此,战争拖得越久,对美越不利。

    伊朗核问题,迄今无实质性进展。美、伊两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美、以对伊喊打声音日高。伊亦不示弱,采取多次军演、研发新武器和重申其核计划不变予以应对。美、伊正进行口水战,互相攻击。美施展外交战,加大了对伊制裁力度,力图全面孤立伊,但仍未将谈判大门关闭。伊方也表示了同有关各方恢复谈判的愿望。12月5日,6国同伊方代表实现了复谈,但未取得任何进展。

    中东地区基本政治格局未变,主要表现在四点上:其一,美国继续主导该地区事务,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大国难以插手;其二,在实力上以强阿弱,以方掌握中东和平进程的主动权;其三,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分歧严重,难以形成统一意志和力量;其四,哈马斯难成气候。尽管如此,但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地区格局的新动向,主要有:一是土耳其高调介入中东地区事务,同美、以拉开距离,将对该地区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二是伊朗影响扩大,敢于对美说“不”,伊朗越来越成为地区事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阿拉伯国家整体危机感上升,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希望提高在地区格局中的影响力;四是以色列实力虽强,但软实力大损,受到了包括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处境更加孤立。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

    自2010年3月韩国“天安号”沉没事件后,韩国政府一再宣称,“这是朝鲜干的”。美国借此煽风点火,大肆炒作,坚决站在韩方一边,谴责朝鲜,并全面升级美韩军事同盟关系……11月23日,朝韩边境延坪岛附近爆发激烈炮战,震动了朝鲜半岛,也震惊了世界。朝韩之间,剑拔弩张,相互攻击,互不相让。韩国摆出了强硬架势,继续进行军演。11月28日至12月1日,韩美再次海上联合军演,其强度高于以往任何一次。从12月6日至月底,韩国持续在西部、东部、南部海域20多处地点举行海上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同月23日,韩国又进行了今年最大规模的陆空联合军演。李明博总统亲赴前线视察,给韩军打气。对此次演习,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人民武力部部长金永春次帅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革命武力做好了充分准备,将在任何必要之时展开基于核遏制力的朝鲜式的正义圣战,以应对敌人故意将局势推向战争边缘的行动。”12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撰文称,持续的报复与反报复可能升级为一场全面战争,在目前形势下,克制是最好的选择。同日,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指出:“大家都清楚,现在差点点燃朝鲜半岛战火的罪人至少是朝鲜和韩国,而不仅仅是朝鲜……。李明博政府突然强硬起来的政策把韩国逼进了死胡同。”

    目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仍在发展,不排除朝鲜采取相应行动的可能性。但从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等3家报纸2011年元旦发表的联合社论看,朝鲜的“根本任务是终止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在朝鲜半岛建立一个持久和平体制”。因此,朝鲜半岛局势尚不至于失控。

    中国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在中国周边,泰国、缅甸、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不稳;西部边陲安全问题突出,三股恶势力活动猖獗;南海争端加剧;朝核六方会谈搁浅,朝鲜半岛局势日趋紧张。许多周边国家采取“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策略。2010年10月14日,《香港商报》发表题为“军演四起,华周边不靖”的文章指出,在美国放风决不会“撤出亚洲”之际,中国周边军演大戏在一幕幕上演。这涉及在釜山附近海域,韩、美、日、澳4国进行海上拦截演习;俄、印在印北部山区进行联合反恐演习;澳、英、马、新(新西兰)和新(新加坡)五国联防组织在南海军演等。上述种种,对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作者: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副会长,曾任中国驻阿联酋和约旦大使)

责任编辑: 苏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