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视点

不能指望“天帮忙” 只能依靠“人努力”

——写在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一周年之际

郑国光

浏览字号: 来源: 《人民日报》 2009年1月23日 07:37:45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持续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其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灾害影响之重历史罕见,很多地区为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

    这场极端气象灾害给了我们许多经验教训。如何加强对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完善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有力、有序、有效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

    在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发生后,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多次开会研究部署抗冰救灾工作,中央领导亲自指挥并多次赶赴一线进行指导,国务院各部门紧密合作,各级政府上下配合,各地区齐心合力,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全力支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的胜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不惧任何风险的坚定信心、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顽强意志,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党中央“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夺取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胜利的关键。我国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最近五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1990年—2000年,气象灾害年平均死亡人数约为4500人,而2001年以来年平均死亡人数约在2000—3000人之间。1990年—2000年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为3.4%,2001年—2006年平均为1.4%。2008年,在天气气候总体异常的不利情况下,全国因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死亡人数较2007年减少783人,这充分展示了我国防灾减灾斗争的巨大成绩。

    (二)

    有效防御极端气象灾害,必须重视和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应急处置、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气象科技支撑,都需要气象服务保障。

    虽然气象部门比较准确地预报了去年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但限于当前天气预报技术水平,我们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在监测方面,我国还存在一些空白区域和薄弱领域。2007年2月,新疆大风灾害暴露出对风灾观测的不足。去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又暴露出对凝冻、路面结冰、电力通信线路积冰观测的不足。

    在预报方面,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延伸性与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建立一周以上时效的延伸期天气预报业务和气象灾害影响评估业务。要能够预估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范围、时间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以利科学确定抗灾战略。

    在灾害防御能力方面,还存在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各地各部门科学有效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有待增强,农业、交通、电力、通信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抗御极端气象灾害的标准也须提高。

    (三)

    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并非孤立事件,这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极端气象灾害增多增强的一种表现。在我国发生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的同时,北半球的北美、中亚也发生了特大暴雪灾害,甚至伊拉克、以色列等地也极为罕见地出现了暴雪灾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增多增强和异常趋势,以往五十年一遇的灾害也许10年、20年就会出现一次。防御天灾,不能指望“天帮忙”,只能依靠“人努力”。

    抗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的实践表明,制度是最大优势,精神是最宝贵财富,科技是最有效手段。我们应当通过抗御灾害的具体实践,不断强化制度优势,不断解决科技劣势,进而不断探索我国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根本出路。

    要着力完善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防范雨雪冰冻、台风、暴雨、大雾、大风等极端气象灾害的国家应急预案。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在灾害尚未发生或未造成大的损失之前,根据灾害预测评估,提前启动应急预案或紧急响应,加快建立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区域联防的防灾减灾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法制建设。加快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重视和加强10—30天延伸期预报业务、冰冻预报业务、灾害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诊断业务,增强灾害天气预报预测和服务能力。加强我国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系统建设,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灾害监测和信息共享。加强科研开发力度,着力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率。加强应急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中,应当重视气候评价和灾害风险评估,加强灾害性天气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麻痹。我们要充分看到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严峻挑战和有利条件,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决心,增强信心,不断夺取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胜利。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局长)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