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视点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郑新立

浏览字号: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年12月22日 10:14:09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在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又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

    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

    我国国民经济在经历了长达5年10%以上的平稳快速增长之后,今年遇到了重大考验。从年初到年终,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也相应作出了重大调整。从年初经济增速偏快到目前出现严重下滑趋势,从年初物价涨幅明显偏高到目前全面回落,从去年底提出“两个防止”、今年中提出“一保一控”到目前提出“保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当说,面对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和力度的调整是及时的、正确的。去年GDP11.4%的增长速度和今年2月份8.7%的消费价格涨幅,是确定“两个防止”政策的基本依据。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后,对经济过热的担心基本消除,中央把宏观调控政策修改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第三季度特别是10月、11月的经济数据出来后,对通胀的担心也基本消除,而速度问题却突出了出来。据统计,一、二、三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10.1%和9.0%。10月和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2%和5.4%,全国发电量和铁路货运周转量都有所下降。11月的消费价格涨幅已下降到2.4%的低水平。这些情况表明,经济增速下滑过猛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11月初,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举措。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明年的大政方针作出决策。未来两年,通过发行国债等措施,政府引导投资4万亿元。今年四季度下达1000亿元财政投资,目前已基本落实到项目。这些果断决策和快捷行动,为解决问题赢得了时间。

    今年经济形势变化大,是国内经济运行周期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叠加的结果。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从紧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正当此时,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加剧,发达国家经济全面衰退,使我国出口增长受阻,降低了国内投资者信心,房地产市场首先受到影响。国内外因素叠加,使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骤然增大。保增长、制止经济增速下滑,成为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制止和改变增速下滑加大趋势,所需的拉动力量远远大于正常情况下的力度。同时,改善企业和居民预期,增强投资和消费信心,也格外重要。因此,中央“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的一系列举措,显得极为必要和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们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对此,我们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

    以扩大内需消解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居民消费率低、出口依存度高,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5.4%,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66.8%,在大国经济中处于高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第一个转变就要求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如能在出口增长受阻的压力下拓展国内市场需求,使居民消费率提高3—5个百分点,每年将会有上万亿元的商品进入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将会有一个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会取得明显进展。

    以扩大海外企业并购和能源资源开发打破经济发展的技术和能源资源瓶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一些具有较好科技资源的企业面临困境、资产缩水,为我国企业扩大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机遇。对国外金融企业投资必须慎之又慎,但在购并实体经济企业上应大胆一些。可以鼓励各类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上积极作为。政府援助贷款应与企业投资相结合,为企业投资提供相关基础设施支持。我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一定要用在解决国内经济长远发展瓶颈约束的刀刃上。

    在积极审慎参与国际金融救助合作中逐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长期滥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实行财政、贸易双赤字政策,对金融衍生产品又缺乏监管的结果。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为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谋求更多国家利益提供了机遇。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发展,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危机应对机制,在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中壮大我国整体实力。

    以优化出口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应把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变为动力,促进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发展壮大自主品牌,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特别是增加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提高出口经济效益。应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落地生根,通过学习创新、提供配套、市场挤占、参股控股、逆向并购等路径,逐步实现从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为主转变。

    把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这对于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一个难得机遇。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能满足广大人民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造成“技工荒”;交通体系落后,物流成本高,制约经济发展。这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借助扩大内需,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将能得到有效缓解和解决,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低收入群众雪中送炭。城镇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建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将使城乡1200万户居民受益。帮助这一部分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是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行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

    加快铁路等现代运输体系建设,打破国民经济发展瓶颈制约。我国高速公路经过十几年建设已基本形成框架体系,航空运输也有较大发展。但铁路建设滞后,全国货运满足率只有35%,客运超员在50%以上,每逢节假日一票难求。铁路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扩大内需中,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将有助于解决铁路运力紧张问题。同时,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发展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形成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插上翅膀。

    加大节能减排设备更新改造投入,为实现“十一五”约束性指标提供保障。按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5年内单位GDP能源消耗需降低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也要明显降低。现在,时间已过3年,但还有一大半任务没有完成。必须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设备的更新改造,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利用国债资金加大投入,有利于保证这些目标如期实现,从而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

    支持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群众创业活动,对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改变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是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将使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掌握一门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进而增加收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保障。加快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城乡居民提供社会安全网,消除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条件。实施家电下乡补助政策,不仅能使亿万农户受益,而且能使家电生产的闲置能力得到利用。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将有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带动农机工业发展。

    在扩大内需中,应把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政府投资要带动社会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当前尤其要注重资本、房地产、汽车市场的活跃和发展。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是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联动发展、健康运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应积极培育壮大这三大市场,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我们成功地建设了高速公路网,改造了农村电网,扩大了大学招生规模从而圆了千百万青年的大学梦。这次扩大内需,政府投入资金的规模远远超过上次,不仅将留下一大批优良资产,而且将在调整结构上取得明显进展,在改善民生上使广大人民直接受益。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激发人们创业创新的热情,消费和投资活跃的局面将很快重现,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将很快被遏止,我们不仅会在明年而且会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苏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