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视点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蒋效愚

浏览字号: 来源: 《求是》2008年第16期(总485期) 15:02:43

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其间,奥林匹克运动由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古希腊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民族感情的作用,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先生主持召开了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国际奥委会,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现代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成为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与其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与灵魂,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格言、口号、徽记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中,体现在历届奥运会的实践活动中,并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运动宗旨。在人类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紧紧抓住时代的特点,将自己的目标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体育运动作为改造社会的力量,使自身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奥林匹克运动主张“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倡导通过体育运动使人“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与青少年的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还提倡弘扬体育运动道德,鼓励并支持大众体育,并把环境保护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些倡导及实践,符合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蓬勃的生命力。

第二,倡导平等和尊重、友谊和团结的价值取向。4年一届的奥运会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差异,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和团结的载体。国际奥委会205个成员组成了比联合国更为壮观的国际大家庭,聚集在象征和平、团结、友谊、进步的五环旗下,共同追求人类的美好理想。奥林匹克运动特别倡导对人的尊重,反对种族、宗教、性别以及任何意识形态的歧视。国际奥委会率先举起了反对某些国家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大旗。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层在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中立场鲜明、态度积极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如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反对种族歧视委员会等,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反对民族压迫、种族歧视的正义事业。奥林匹克运动还强调体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保证妇女能平等参与。在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正式承认女子参加奥运会比赛的权利。国际奥委会还致力于在各种国家的和国际的体育管理机构中为妇女创造平等工作机会。自1996年起,国际奥委会组织召开了3次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对提倡男女平等、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奥林匹克运动还对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给予特别关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正式规定承办国奥运会组委会要同时承担残奥会的组织举办任务。

第三,主张不断进取、公平竞争以及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的有机统一。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们在竞争中,通过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奥林匹克最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强调的就是这种竞争精神,而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同时,奥林匹克运动通过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突出国家外部标志的仪式,如为优胜者升国旗、奏国歌等,增强人们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而通过在奥运会上向人们展示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各国家运动员出类拔萃的身体能力和精神风貌,通过在闭幕式上所有运动员牵手而行、亲如手足的场面,又使人们感到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引导教育人们尊敬其他国家和民族,从而培养人们关爱世界的博大情怀。长期以来,公平竞争、不断进取,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有机统一的奥林匹克人文精神,一直激励着各国运动员及民众为祖国争光,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第四,对世界和平与进步的追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之一是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宪章》指出,“为达到这一目的,奥林匹克运动独自或与其他组织合作,在其职能范围内从事促进和平的活动”。在现代奥运会的百年历史中,奥林匹克运动曾多次超越国家、地区和民族间的矛盾,为发展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第16届和17届奥运会分别解决了东、西德国歌和会旗问题;第18届东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发出了和平、友谊、消灭战争的呼吁。国际奥委会还提出在奥运会期间实行休战。2007年10月,第6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提出、186个会员国联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这是联大连续八次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另外,国际奥委会、各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各国各地区奥委会等奥林匹克运动组织体系中的成员,积极为战乱、受灾地区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支持和物质援助。这些努力与人类社会正义事业的目标相一致,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这使它在开展一切相关活动中始终把人文关怀置于首位。比如在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奥运村的首次修建结束了运动员在赛场附近旅馆住宿的历史;同时,规定运动员按名次登上相应高低的台阶,一反过去授奖人站在台上而获奖运动员反而在台下的做法。再比如,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首次将奥运村设为住宅区和国际区两个部分,分别为各国各地区代表团的驻地和活动娱乐场所,两个区域设施齐全,并设有宗教中心,为运动员的宗教活动提供了方便。近些年来,为更加深入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国际奥委会对每一届奥运会的申办城市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并通过与承办城市签署《主办城市合同》等文件,在组织竞赛、场馆设施、生态环境、服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保为运动员和所有奥运参与者提供优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比如,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奥运会组委会应提供一座至少在奥运会开幕式前两星期至闭幕式后3天期间可入住的奥林匹克村”。另外,在餐饮、医疗、交通等各方面,也都有严格要求。

奥林匹克运动虽然起源于西方,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包含着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反映了超越地域、种族、文化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契合点。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来到中国。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殷切希望。在7年多的奥运筹办实践中,我们围绕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和灵魂,使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在13亿中国人民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和弘扬,不仅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力促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凝聚了民心,振奋了民族精神。“人文奥运”的理念显示出极强的民族凝聚力。举办奥运会得到了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侨华人的热情支持,充分体现出人文奥运所具有的全民参与特点。早在申办奥运时,我国就曾创下了96%这一奥运史上最高的民众支持率。筹办以来,广大群众对奥运的支持热情持续高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由10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捐款近10亿元建设的。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服务工作的志愿者达到113万人。火炬接力传递活动把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爱国热情、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民心因奥运而凝聚,精神为奥运而振奋。由此形成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和奋斗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展示和提升了国家及民族形象。高度重视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加深与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是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内涵。筹办奥运以来,我们以文化为载体,先后发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等主要标志。这些标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与奥林匹克传统的巧妙结合。特别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以“和谐之旅”为主题的火炬传递,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的奥运会开幕式,更是集中体现了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价值观,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树立了中国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在筹办工作中,我们坚持人民参与奥运、奥运造福人民的原则。筹办以来,北京在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使千百万居民直接受益。在场馆的布局和功能上,我们既满足奥运会竞赛的要求,也考虑赛后群众开展娱乐健身活动的需要。在城市规划方面,结合举办奥运会实际需要而重新修订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了“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精髓。从2003年1月起实施的“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素质。提倡“人文奥运”理念,就是要更为广泛地普及奥运知识,传播奥运精神。筹办以来,我们始终把开展奥林匹克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在全国40万所中小学中普遍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目前,在全国设立的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在北京市210所中小学开展的“同心结”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在全国广泛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活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

——提高了北京奥运会及城市的整体服务水平。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以运动员为中心,为所有奥运会参与者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奥运会组织工作人文内核的重要方面。我们提出了“遵守惯例、标准统一、尊重个性、注重细节”的服务原则,并通过举办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全会、国际体育大会等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深入了解各国奥运会参与者的需求,细化服务内容,调整和完善服务方案。现在,无论是在安全祥和氛围的营造,“善待媒体”方针的落实,还是在奥运竞赛、住宿、交通、餐饮、医疗等方面,我们为运动员和所有奥运会参与者提供的高效、便捷、优质服务,正随着奥运赛事的进行而不断体现出来。广大志愿者的微笑,市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更是把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人民的人文风采展现在各国宾客面前。

目前,北京奥运会各项赛事正在紧张、激烈、有序地进行着。在这世界瞩目中国和北京的时刻,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为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目标,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做出最大的努力。(作者: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

责任编辑: 苏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