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人大制度

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在北美的公共外交

方芳

浏览字号: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2010年12月9日 09:14:05

西方媒体对中国长期的偏见和误读,加上达赖集团“美化”和“神化”旧西藏、“妖魔化”新西藏,误导了外国公众。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对北美进行访问,各位代表讲述了自己和西藏的真实故事,这令许多西方人士感到耳目一新,并产生了积极效果。这次活动为我们今后开展涉藏公共外交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贴近外国公众的口味和习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涉藏舆论;重视发挥智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机构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海外侨、学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

中国西藏,地球的屋脊,神秘的热土,令世人向往。“香格里拉”梦幻般的传说,更是让许多外国人士尤其是西方公众有解不开的“西藏情结”。尽管如此,由于青藏高原不同寻常的地理条件等原因,真正到过西藏实地体验的外国公众并不多,绝大多数人是通过间接途径(由西方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等渠道)来了解和认识西藏的。然而,在国际传播中,由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读仍然常见。此外,达赖集团已经在西方世界做了50年的不实广告,持续不断地“美化”和“神化”旧西藏、“妖魔化”新西藏。因中外社会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媒体的偏见和误读,以及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的鼓噪和利用,西方公众看到的是一副片面、失真甚至被刻意扭曲的西藏图像,进而严重影响了其在涉藏问题上的正确认知和行动。因此,如何有效加强涉藏公共外交,让世界在国际传播中听见更多来自中国西藏的声音,改善外国公众特别是西方公众对涉藏问题的认识,形成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各方面在涉藏工作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公共外交的作用,积极利用各种场合和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涉藏公共外交活动。笔者曾经全程参与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对北美的访问,尽管此访已经过去一年多,但其中的涉藏公共外交经验仍然值得总结。本文将通过此访中公共外交活动及其效果的回顾和分析,对今后如何做好涉藏公共外交进行探讨。

听藏族代表讲西藏故事

2009年3月14日,中国全国人大首次就涉藏问题组团出访美国和加拿大。代表团的5名成员都是由西藏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藏族代表,生在西藏,长在西藏,亲身经历了西藏半个世纪来的沧桑巨变。访问期间,代表团辗转于华盛顿、纽约、多伦多、渥太华、温哥华等地,与两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传播来自中国西藏的声音。与中国藏族全国人大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他们亲口讲述自己和西藏的真实故事,许多西方人士感到耳目一新。

访问中,代表团不仅频频出入美、加议会和政府部门,与两国议员、政要举行官方会见、会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还主动与两国智库、非政府组织、媒体进行对话与交流,与包括藏胞代表在内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座谈,积极利用各种场合开展公共外交,介绍西藏的真实情况。代表团此访的公共外交行动主要如下。

与美加智库、非政府组织开展对话访美期间,代表团与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们举行圆桌会议,与一直致力于加强美中关系和友好交流的非政府组织——美亚学会举行工作会谈。访加期间,代表团与亚太基金会进行座谈,该机构是由加拿大著名学者和专家组成专门从事加拿大与亚洲关系研究的独立智库,在加拿大政府和民间都有较大影响力。交流中,美、加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就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公民权利等话题频频发问。代表团成员直面尖锐提问,用大量生动的事例、翔实的数据、新旧的对比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对某些偏见和错误认识进行了澄清和驳斥。尽管上述机构和研究人员对西藏所持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各方面对于代表团的来访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认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听到了不同以往的声音,有利于增进他们对西藏真实情况的了解。如亚太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代表团此次访问带来了许多西藏发展的最新信息,将对加强加拿大各界了解真实的西藏起到积极作用。

主动与西方主流媒体接触

在西藏问题上,应充分利用国际舆论平台传播来自西藏的声音。代表团以坦诚开放、有问必答的态度,在华盛顿、多伦多和北京(回国后)召开了三场大型记者会,主动邀请美国之音、彭博新闻社、路透社、法新社、今日美国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加拿大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体参加,并接受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报》、加拿大广播公司等媒体的专访。西方主流媒体的参与和报道不仅扩大了此次访问的影响力和效果,也加强了国际舆论平台中来自西藏的声音,传播了中方对涉藏问题的态度、观点和立场。

美国之音在题为“中国藏人代表团访美宣传西藏进步”的报道中说,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美,目的是让藏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美国人介绍过去50年来西藏发生的深刻变化。代表团团长用藏语介绍中国中央政府掌管西藏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出“西藏百万翻身农奴从1959年3月28日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这个事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也是对世界人权进程的伟大贡献。”《今日美国报》发表了题为“西藏代表团对谎言提出质疑”的报道,指出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美,是中方进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公关行动,旨在消除有关西藏存在侵犯人权现象的“宣传”。英国BBC在报道中说,“就在中国的西藏政策在华盛顿遭到严厉批评之际,中国首次派出了一个由来自西藏的中国人大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到美国访问”,“中国政府也许认为有必要加强公关行动,在西方发出自己的声音。”

通过主动与西方主流媒体的接触和交流,代表团的访问成为备受媒体关注的新闻事件。尽管这并不能完全改变某些西方媒体和记者们对涉藏问题的认识,但这几场公共外交活动毕竟让媒体和外国公众们听到了直接来自西藏的真实声音,让他们了解到以往所不知道的事实。如纽约市议员西布鲁克就表示,美国民众平时了解西藏就是通过美国的媒体,他们听信了一面之词。他们平时谈论西藏的人权、自由和宗教,却并不知道西藏的真实情况。达赖在美国各地频频宣传,美国民众却听不到来自西藏人民的声音,慢慢就会误认为达赖是西藏人民的代表。前来参加记者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媒体评论人拉尼·戴维斯说,这种交流是一种良好的开端,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现在美国民众对西藏的历史和现状、对西藏人民命运的历史性变化并不完全了解,增进了解、消除偏见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后可继续采取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普通藏族民众尤其是西藏农奴的后人,向美国民众讲述西藏的真实故事。

同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记者也随团采访,国内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社等多家媒体对代表团行程进行多语种的报道。一些报道被境外媒体转载或引用,产生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藏文化搭台唱戏

5位藏族代表把此次访问作为展示藏民族文化的舞台,在许多场合着藏装、讲藏语、献哈达。在会见、会谈和记者会现场,代表团成员往往都是用藏语与对方交流,令极少接触藏语的西方人士感到十分真实和新鲜,从而更能够理解西藏语言和风俗传承的现状。代表团除携带文字介绍材料,关于藏传佛教、唐卡、西藏风光等内容的画册和《西藏今昔》电影等丰富视听读物外,还带来了转经筒、手珠串、藏饰布包等纪念品摆放在记者会等活动现场。所到之处均极受欢迎。在鲜活的事实面前,所谓“西藏文化灭绝论”等不实言论自然没有立足之地。

与包括藏胞代表在内的华人华侨举行座谈会

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与在美、加的华人华侨、藏胞和留学生代表座谈,介绍了访问行程和西藏自治区目前的发展状况,衷心感谢广大华人华侨、藏胞和留学生们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祖国和西藏的发展建设。华人华侨、藏胞和留学生代表们高度赞扬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表示将以维护和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发展进步、传播中国的真实形象为己任,为增进中美、中加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发挥积极作用。他们还根据自身对中外不同国情和不同文化的了解,从多个角度对如何开展涉藏公共外交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关于涉藏公共外交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西藏的真实情况、了解到涉藏问题真相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在涉藏问题上得到的理解和认同越来越多。这不仅源于中国国力的提高和西藏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事实,同时也与中国积极开展包括涉藏公共外交在内的多层次外交活动、努力把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事实优势转化为对外传播优势密不可分。开展涉藏公共外交对于让世界听见西藏的声音、让外国公众认识一个真实的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问美加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为我们今后开展涉藏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其中有益的经验值得思考。

贴近外国公众的口味和习惯

开展涉藏公共外交,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外国公众的思维习惯和对涉藏问题的信息需求,采用适合外国公众口味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让他们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去。一个生动的故事对外国受众的影响往往比长篇大论有效。我们应该学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包装事实,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来描述事实,避免枯燥、呆板的说教和灌输。

本次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的5位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西藏人,都是由西藏人民民主选举出来、代表西藏人民的全国人大代表。团长新杂·单增曲扎5岁时被认定为西藏浪卡子县新杂寺第十四世转世活佛,其他成员有扎根于基层的地方官员,有出生于农奴家庭的村委会主任,也有接受过现代专业教育的医生,他们“特殊”的身份很快就引起了西方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兴趣;而由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西方媒体和公众也相对愿意倾听和接受,并能够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对西藏人民的重大意义。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涉藏舆论

开展涉藏公共外交,重点是增强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我们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为此,一方面,中国媒体要提高自身的实力,这不仅体现在传播技术、手段等“硬件”的革新上,还体现在传播理念、新闻意识等“软件”的进步上。中国媒体传播涉藏信息、报道涉藏事务有着天然的优势,关键是要在国际信息传播的竞争中主动参与国际议程设置,不断发出我们的声音,逐步增强中国在涉藏舆论中的话语权:一是要加强对涉藏新闻事件的报道,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对外发布权威信息,掌握主动,引导国际舆论;二是根据国际社会普遍感兴趣的涉藏话题主动设置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涉藏基本概念的定义和解释,及时澄清事实,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利用境外媒体的渠道和资源发出声音、传递信息,借以扩大覆盖面、增加影响力。

重视发挥智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机构的影响力

开展涉藏公共外交,需要把智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机构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影响力。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智库等社会机构的交往。通过经常性的对话与交流和提供全面充足的信息促使这些智库对西藏的真实情况做出客观判断,进而借助智库等社会机构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来影响所在国政府和公众对于涉藏问题的认识,并影响后者的政策决策和民意。二是要鼓励中国的智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机构主动参与涉藏对外交流。我们开展涉藏对外交往,仅有官方单一的声音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智库、学术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机构的作用,形成有层次、有节奏、有分工的“合声”,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充分发挥海外侨、学界的桥梁纽带作用

开展涉藏公共外交,需要充分发挥海外侨、学界的独特作用。旅居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是促进中外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的纽带与桥梁,也是我们开展涉藏公共外交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他们不仅了解中国国情,也熟悉所在国的社会背景和民众心理,他们可以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来介绍西藏的真实情况,与涉藏谬论和不实言论做斗争,逐渐影响所在国主流社会和公众对涉藏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

开展涉藏公共外交,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做法。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已经用出访北美取得的积极效果说明了这点。纽约市议员西布鲁克表示,来自西藏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访问美国,使美国政治家、媒体和民众听到了不同于达赖的声音,希望这样的代表团能经常来,并可将受众对象扩大到美国宗教界和高校,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宗教人士、青年学生和普通民众开始了解西藏的真实状况,逐渐熟悉有关西藏问题的正确观点和立场。

今后,我们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各类团组、特别是以藏族人士为主角的团组走出去,与外国主流社会和公众面对面地交流,告诉他们关于西藏的真实情况。

“请进来”的工作同样迫切。百闻不如一见。请不了解西藏的外国人士来西藏亲眼观察、亲身体验,相信在事实面前大多数人会有公正的判断。今后,我们可以邀请更多的西方国家政要、议员、学者和主流媒体记者来西藏参观访问和采访报道,了解西藏的人民生活、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等真实状况,了解中国政府为促进西藏发展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对于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或批评,我们也应以平常心对待。确实是工作的不足,我们可以及时改进;如果是刻意歪曲,我们可以及时澄清说明。作为正在走向世界的大国,这是中国所要经历的必修课。同样,作为正在走向世界的大国,中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方芳: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