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人大制度

人大“问”粮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 2010年第17期 09:39:42

    十二位副委员长亲临会场,两位副委员长主持询问,在整整一上午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共有一位副委员长和二十一位常委会委员就有关粮食安全的二十多个重要问题,先后向国家九个部门的负责人提出询问。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历史上的第二次专题询问、首次采取联组会展开的专题询问,以其强大的阵容、高端的问题、密集的提问,定格在了公元2010827日上午,为中国民主法治历史进程的辉煌史册增添了新的鲜活一页。

    时隔仅仅两个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展开专题询问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在第十六次会议上再次启动专题询问,并且首次采取了联组会议的形式,让外界强烈地感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创新魄力。

    推动和完善专题询问

    827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组成两个联组,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和西大厅举行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

    距离预定的开会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参加会议的常委会委员,列席会议的专门委员会委员、常委会工作部门人员和各省、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以及会议工作人员、采访会议的记者、接受询问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都已到场。举目四望,两个诺大的会场,此时已经是座无虚席。

    当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等十二位副委员长来到会场落座,并且受吴邦国委员长的委托,华建敏、周铁农两位副委员长亲自担纲分别主持两个会场的询问,场内采访的各家媒体记者和与会工作人员无不感到惊讶。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如此强大的阵容展开今天的专题询问,其推进和完善专题询问、力求监督实效的决心与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问者郑重、答者庄重

    由于报名要求提出询问的委员很多,在第一组主持会议的华建敏副委员长不得不提前十分钟宣布会议开始,并定下“规矩”:审议、询问和回答询问,每个人都不能超过十分钟。

    第一组首先提出询问的是来自青海省的马福海委员,他以浓重的西部口音向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一口气提了三个问题:如何保持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如何根据不同农业生产环境给予特殊政策?如何加强粮食储备和市场体系建设?

    参加过624日第一次专题询问的张少春副部长,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侃侃而谈。

    委员们郑重提问,应询者庄重回答。尽管有华建敏副委员长事前定下的“规矩”,问与答还是不自觉地出现“超时”现象,以至于会议延长到中午十二点才结束。

    “安邦大计”透出“苍生情怀”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温饱饥寒。全国人大常委会把粮食安全纳入自己的监督视野,关切的是治国安邦,牵挂的是生民福祉。

    “目前,粮食主产区中存在一个突出现象是:‘产粮大县、财政穷县’,政府穷、农民贫困。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如何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项目、政策的倾斜力度?如何特别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补贴力度?”金硕仁委员发出这样的询问。

    “我觉得现在不是农民种粮没有积极性,而是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动力不够。主要原因是在政绩考核上,现在还是搞GDP考核,在农业上下多大力气也很难在GDP上显示出来。从经济效益上看,种粮食又不能给地方增加多少财政。所以我想问,国家如何使地方政府关注农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李乾元委员的询问透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孙文盛委员也发出相似的询问:“要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说到底还是依靠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还不足以调动这两个积极性,还有没有更深层次、更长远的保障措施?

    杨邦杰委员的询问涉及到一个愈演愈烈的问题:“国家一直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当前我国耕地保护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从委员们对于“安邦大计”的声声发问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浓浓的“苍生情怀”。

    树立人大监督权威

    会场里的一位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就特定议题专门组织专题询问,无疑是对询问这一监督方式的创新和拓展,树立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

    一位地方人大的负责人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监督方式的做法,激活了询问等监督手段,值得地方各级人大学习借鉴。

    列席会议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这种简捷灵活、互动性强的专题询问,能够进一步增强“一府两院”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公仆意识和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又一场专题询问结束了,但人们对它的关注却没有消散。与此同时,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展开了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大有在全国“开花结果”的趋势。

    有舆论认为,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其实正是人民批评和监督权力的过程,只有这样的监督权拥有顺畅的路径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最终实现为民谋利的价值旨归。相信通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或人大代表的实践,依法开展专题询问活动,将成为人大常委会开展日常监督的一种具体方式,将成为中国政治的常态,在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记者金果林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