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人大制度

细节之中感受人大监督时代品格

汪铁民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 2010年第17期 09:14:39

    一次会议,三大看点。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一次通过一些看似寻常的细节之变,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民主的时代品格。

    如果说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的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计划部分项目进行专题调研,是人大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一次有益探索,那么,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的议程设置看,随着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进入到“中盘”,人大监督也渐入佳境,新意频显。

    看好百姓的“钱袋子”,这是人大的职责所在,也是预算监督的一个最重要的价值选择。但是,怎样才能看好百姓的“钱袋子”?这不仅需要价值选择上的自觉,更需要制度设计上的执着。按照以前的惯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每年6月审议上年决算报告的同时听取审议当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这样做的不利之处在于:一是预算执行的时间太短,尚不能全面反映全国预算执行情况;二是将预算执行报告同上年决算报告一起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的重点是决算和审计报告,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不够深入。从今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打破惯例,特地将听取审议上年决算报告与当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分开,并安排在8月份听取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同时听取审议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这有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充分了解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下,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议;有利于他们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从“一并”到“分开”,通过一个细节之变,人大监督工作实现了一次重要的跨越。

    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议题进行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丰富监督形式所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法律属性而言,专题询问不是一般的解疑释惑,它实际上是通过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将公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置于百姓的监控之下。答问之间,彰显了权力机关的权威和行政机关对权力机关的尊重。与6月份通过分组会议的形式进行专题询问有所不同,十六次常委会会议采取联组会议的方式进行专题询问。从场面上看,联组会议气氛更热烈,透明度更高,这就使专题询问的监督属性得以突显,监督实效也大大增强。

    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是全国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明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将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今年人代会一结束,就选择了14个课题,分别由3位副委员长及有关机构负责同志带队,78位常委会委员和专委会委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分赴22个省区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一批有水平、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这在全国人大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殿堂论道”到“主动出击”,既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出谋划策,又为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准备,人大监督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历史经验证明,推动民主的发展,不仅需要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需要细节的积累。从最近几年的人大工作看,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之变,人大监督才实现了观念的递进、境界的攀升和务实的前行。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