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执法检查

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建议

研究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法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3年10月22日 15:48:00

  气象法执法检查

  法制日报北京10月21日讯 记者席锋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今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建议,要完善气象法的配套法规,研究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法。

  吉炳轩介绍,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检查要点,检查组重点检查了气象灾害防御、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制度落实情况,气象法配套法律法规制定情况,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落实情况。

  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需要进一步依法规范气象防灾减灾行为和行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进程,使气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动员和应急响应机制,以更好地适应防灾减灾的需要。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快地方性气象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步伐。

  报告指出,我国的气候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气候资源,需要进一步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现行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尚不能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需求,建议国务院加快制定出台与气象法相配套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

  启动8个区域气候变化评估

  法制日报北京10月21日讯 记者席锋宇 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介绍,近些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气候资源系统观测、科学研究和基础数据建设,组织启动我国8个区域、重点流域以及特色产业的气候变化评估工作,并积极参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建设。

  报告指出,地方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开展气候资源监测、调查、评估、区划工作,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经济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并根据气候变化情况调整经济生产布局和优化功能分区。

  报告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了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重点工程,探索建立跨区域作业调度运行决策机制,增强业务协调指挥能力,提高作业效益,使人工影响天气向规模化、协同化、常态化发展。

  兼职气象信息员达到60万人

  法制日报北京10月21日讯 记者席锋宇 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各级气象部门努力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建立了以短时临近天气预警、短期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环境气象等专业专项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风险评估为一天的天气、气候综合预报预警、预测体系。

  报告指出,各地努力推动建立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为一体的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各地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制定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不少省、区、市成立了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同时,各有关部门积极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了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7.8万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兼职气象信息员60万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国87%的乡镇。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难度加大

  法制日报北京10月21日讯 记者席锋宇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由于一些地方对气象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

  报告说,气象法颁布后,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了包括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初步建立了包括地面、高空探测、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酸雨、土壤水分、闪电定位、风能资源等多系统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天基、地基、空基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不断增强。各地也不断完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机制。部分省份出台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建立了探测环境监控制度、报告制度和备案制度,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在当地规划部门进行备案。加强气象行政执法,及时处理和纠正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报告指出,虽然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气象法了解还不够全面,对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各级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深入贯彻落实气象法的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难度越来越大,如有的省近30年来有85%的气象站被迫搬迁,其中有11%的台站搬迁过四次。同时,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统一发布,农业气象、城市环境气象、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发布等重要法律制度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报告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提高公众保护气象设施的法律意识。各级政府应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时充分考虑探测环境保护要求,征求气象管理部门的意见,确保气象探测工作不受影响。

  气象行政执法培训应当加强

  法制日报北京10月21日讯 记者席锋宇 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目前,气象工作已进入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挑战和压力剧增的时期。无论是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都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气象法及其配套法规确立的各项制度,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报告呼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贯彻实施气象法重要性的认识。

  报告建议,加大对气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加强气象行政执法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气象法治环境。要支持关注法律实施情况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气象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完善重大天气变化会商机制

  法制日报北京10月21日讯 记者席锋宇 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建议,要将农业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重大天气变化会商机制,及早预测预判灾害发生趋势,及时评估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提出科学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报告指出,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关服务组织体系是国家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着基础性重要作用。目前看,乡镇、村屯是气象灾害的脆弱区,县级与乡村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技术队伍编制、运行经费不足。乡村气象信息员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缺乏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保障。

  报告建议,国务院尽快制定关于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基层气象组织的职责,落实业务经费和工作补贴,提高基层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要关注边远、地质环境复杂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基层气象组织建设,加强边境地区气象预测预报的国际合作,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

  报告还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积极开展主要农业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和农业气象产量趋势预报。

责任编辑: 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