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执法检查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浏览字号: 来源: 00:00:00
        记者 毛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切实保障涉农法律和支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国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难题日益显现。到200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到15亿亩以下,降到了建国以来最低水平;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降到8600亿斤,降到了14年来最低水平;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三农”问题是今年3月人代会期间代表们反响最大、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理应成为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的重点。这既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也是对国务院工作的支持。
        今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三农”问题组成了由成思危、盛华仁、乌云其木格三位副委员长任组长的3个大组、12个小组,分赴15个省市,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既检查了涉农法律实施和支农政策落实的情况,又了解到大量第一手材料,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三农”工作的建议。这次活动,力量集中,重点突出,抓住了关键,取得了实效。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对这三份调研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他们认为,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有效的支农措施,受到了各地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总体情况看来,这些“重农”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今后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把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农”方面凸显三大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6月24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土地管理法的实施情况时说,近几年来,我国在“三农”方面凸显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大量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统计,我国耕地面积1996年为19.51亿亩,到2003年减到18.51亿亩,7年间净减少1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998年为17.1亿亩,到2003年减到15亿亩以下,降到了建国以来最低水平。
        ——粮食产量连年下降。1998年粮食总产曾达10200亿斤以上,2002年降到9100亿斤,2003年又降到8600亿斤,降到了14年来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由1998年的825斤,降到2003年的667斤,降到了22年来最低水平。
        ——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从2000年到2003年的4年中,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比上年增长2.1%、4.2%、4.8%和4.3%,与“十五”计划年均增长5%的目标相距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为1∶2.78、1∶2.90、1∶3.11和1∶3.24。
        一段时间以来,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大量减少,开发区设立过多过滥,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出来。“许多地方在搞开发区的过程中,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确实浪费了许多良田。”石广生委员在审议时说。委员们纷纷呼吁,要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住乱占滥用土地之风。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降到了14年来最低水平,引起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关注。王茂林委员说,粮食安全比石油安全还重要。近几年,粮食连续减产,虽已采取政策措施,但要恢复增产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粮食问题,光靠进口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必须采取长效机制来保证粮食大省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破解“三农”难题初见成效
        2004年初,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央1号文件发出。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原有的6015个开发区中3763个已上报撤销,退回土地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复垦土地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目前13个粮食主产省安排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113亿元;12个粮食生产省减免农业税191亿元。
        “我们所到之处,看到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开始回升。”4月份曾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盛华仁说。但他同时指出,稳定长效的农业政策急需确立,种粮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信贷投入不足,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金融支农问题的调研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14.8%,但是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
        当前对农村的信贷投入不足,农户贷款难、农村资金外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现在,农村信用社是小马拉大车,已经拉不动了。”在审议“三农”报告时,刘振伟委员建议说,要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银行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对面向农村吸储而不放贷的商业性银行,在“三农”贷款上要确保一定的比例。

  要把农业政策落到实处
  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政策调研组对农业政策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表明,中央关于加强农业政策受到各地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当前要把各项农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6月24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政策调研组关于落实各项农业政策情况的调研工作时说,就湖北、四川、江苏三省的情况看,三省根据中央的部署,进一步提高对“三农”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各项农业政策,政策效应已经显现。
        在调研中,湖北、四川、江苏三省在落实农业政策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粮食主产区各级财政普遍困难,产区为销区存粮,增加了产区的经济负担。二是发放“三项补贴”的具体办法不一,有的地方按计税面积直补,不种粮的也享受了政策优惠。有的发放良种补贴随意性较大,有些没有使用良种的也拿到了补贴。三是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少,投入结构不合理,投资渠道过多,资金使用效率低。据四川省反映,中央和省两级对农业和农村建设项目投资渠道达20多个,有的同一类项目投资渠道就有3至5个。另外,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政策能否保持连续性,还有一些担心。
        为把各项农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乌云其木格建议说,要进一步提高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从目前情况看,不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对确保粮食安全,严格保护耕地的认识还不统一,这对从思想到行动上坚决贯彻中央的正确决策是不利的。要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立法,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把“三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以后,成效显著。”杨景宇委员说,“但是现在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触目惊心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政策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
        虽然目前的政策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了提高,但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农资涨价等因素却“冲掉”了本该农民得到的实惠。杜铁环委员在审议报告时发言说:“一定要防止‘土皇帝’的‘土政策’让中央的政策流失、走样、变形,让农民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07日
        中国人大网    2004年7月7日        责任编辑    李学松
责任编辑: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