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专题询问:如何完善科技投入统筹协调机制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10月25日 16:58:47

中国人大网10月24日讯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杨震提问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杨震提问说,国家近年科技资金巨大增加是有目共睹的,项目的种类非常繁多,分属几十个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管理,甚至包括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因为许多人才项目是以科技项目的方式来资助的,国家、省、市甚至一些县都有各种项目,互不通气,重复设置,信息系统也没有完全互通,于是有的地方有空子可钻,同一个人或者团队可以到处申请类似的项目,因为写一个项目的申请书不太容易,他就要充分发挥它的效用,这就会导致重复支持、资金浪费。科研项目一定程度的重复设置是必要的,世界上也很少有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只有一个人、一个团队研究,只有一个人研究,对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也会阻碍科技的进步。但前提一定要有不同的人共同去做,二是不要过度重复设置。现在的问题是同样的、非常类似的项目,负责人可以从不同的渠道重复拿钱,如何分配交账完成项目的呢?这就涉及到成果评价体制,比如成果如果是论文的话,评价的时候只要挂上项目的号可能就能算了,于是一篇论文挂了许多项目的现象就出现了。项目负责人为什么一定要重复资助呢?除了骗取资金的之外,也与我们国家项目完成时结余资金收回有一定关系,谁也不能保证完成一个项目马上又申请成功第二个,于是有些人寻求多方资助,这也是项目负责人重复申请的原因之一。刚刚万部长讲到这个问题已经正在研究了,请问科技部门,如何从科研项目的统一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全国联网,刚才万部长讲到年底可以完成,我相信指的是国家这个部门,但是国家、省、市之间是不是可以联起来?这又是一个问题,以及成果的认定、项目的验收等多个环节减少同一个项目的重复资助,从而显著提高国家资金投入的产出效率。谢谢。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说,您刚才提到我们国家现在有不同种类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资金的投入纷繁多元,对这件事说句实在话我心里有点矛盾,一个方面是作为科技人员出身的管理人员,从科技的角度、从创新战略实施的角度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多部门、多行业、多元化、多主体的投入这样一个格局。只有这样,才能聚集更多力量。另外一方面,这种不同的管理机制、不同的立项流程,又造成了一种分散、重复、浪费。所以,在这里就要发挥和转变我们的管理思路。我刚才说了,我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思路不适合,现在全社会的研发创新的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估计。在项目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重立项和轻验收的现象。当然写论文不一定要和项目完全对应,如果这篇论文涉及到不同科研阶段、不同项目形成的成果,作者要多重挂名,我们也无可厚非。我们要说的是,这些项目主管部门为什么要让他去挂名?这是值得商榷的。所以管理部门不宜规定作者挂名,但是作者要挂几个名,这是他的自由、他的选择。下一步科技部在科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要深化科技项目的管理改革,这里也包括项目的验收。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查重,我刚才已经报告了,我们查重工作拓展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包括仪器开发。对于大规模的查重,还是国家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最有效。第二是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但是我也深知,从科技部自己做起就不容易,三大计划要打通就不容易。如果各部门互联互通,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努力,但是我有决心做到这一点。今天我说的,今年年底实现科技部的计划互联互通。第三是报告制度,我说的一千份、三千份、一万份也都是目标。您刚才提的加强验收环节的科学化管理,大概有三个步骤要做,第一步优化验收程序,过去一大群人跑一个地方看个半天就给人家做结论,我认为不科学,怎么搞?我就有三个专家到现场把你所有的测试数据验证一遍,然后把这个结果拿过来,我们网上评审。既然有网上申报系统,就有网上评审系统。第二,这里也要强化法人单位的责任,我们要求验收成果要在学校、单位内部网上挂出来,多少项目支持的,学校就看到了,同行就看到了,同一个教研室的老师就看到了,要搞拼盘是不可能的。第三,将验收结果纳入科技报告体系,接受社会的监督。这三点能不能奏效,要做起来看,这是长期的事。要有不到位的地方,希望给我们及时地指出。关于集中管理的问题,我刚才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它一定是多部门、多行业、多地方、多主体投入的这样一个体系,集中在某一个部门,未必合适。所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投入协调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明确各自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将在完善科技投入统筹协调机制当中来研究落实,有机会再向人大报告。

责任编辑: 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