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专题询问: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中必要的重复立项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10月25日 16:36:16

中国人大网10月24日讯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姒健敏提问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问题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姒健敏提问说,从审议国务院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中看到,财政科技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总体是好的,在促进科技进步和引领社会科学的方向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成绩完全赞同。在问题上我看到两个报告都提到“科技重复”的现象,比如像多头管理、缺乏有效的疏导协调;多头申报、重复交叉部署,使得资源分配分散、封闭和重复。交叉、重复和缺乏协调,看起来是财政科技资金配置和使用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认为有些“科技重复”实际上是科技成果的质量和生命所在,这是符合规律性的问题。从不同科技平台、不同单位重复研究产生的科技成果一般来说是非常可靠的,而且成果推广起来非常容易。多头申报获得支持是经过多方评审的,往往是可行性比较强,而且是符合热点和需求,多涉及交叉学科和应用基础突破工作。科学研究的时候需就近方便不可能脱离单位统一集中到一个地方或部门去研究,这些多头、交叉资源配置是符合科研需要的。而且重复的不同来源科技成果也会防止科技被垄断,避免把科技成果束之高阁。这应该有一个因势利导、有序规范、分别研究、多方评价、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系统办法。我想听听科技部是怎样看这个问题,以后将采取什么样措施来应对?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是研发和产业化的不同阶段,应该分类管理。在基础研究领域,往往要部署几支团队,从不同的路径去探索前沿、发现规律,这不是重复。在应用研究领域,实现同样的目标,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我们就讲一个光伏发电,有单晶的、多晶的,薄膜的、涂层的、光敏的、还有多学科交叉的,在这些路线上去综合部署是必要的,它也不是重复。目前社会上反映较多的所谓“科技重复”,主要是指同一个团队在同一个时间段在不同的科技计划提出了一个目标相似而又处于同一研发阶段的项目申报。从2010年开始,科技部从“973”、“863”和科技支撑项目当中查重,之后又拓展到重大专项和行业专项。我们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查重,然后请同行专家评审。我这里想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取消某一个项目,而是寻找一个最合适于研发阶段的项目给予支持。但是同一个项目不能在各种领域支持,也不便于考核。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但是成本很高,不适合于规模化、多层次、多地区、多元化的创新投入方式。

万钢说,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跨部门的国家科技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并把它公开,就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部署。国家科技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科研项目的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支撑跨计划、跨部门的查重、查新和统计分析,避免多头分散和重复,立项信息向全社会公开,有利于社会的监督。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是促进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活动形成的成果以技术报告的形式向全社会开放,既有利于科研人员共享科研成果,又促进技术交流,也有利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它来进行查询,这样就避免了重复。目前我们科技口的相关部门都已经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按照国务院科改领导小组的部署,科技部从三大计划起步,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制定了统一的数据结构、接口标准和安全规范。我们目前正在研发信息系统,今年年底投入运行,明年、后年逐步地拓展到重大专项和行业专项。关于科技报告制度,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基本规范,已经上网征求意见。今年10月底我们将公开“十一五”期间的1000份科技报告,到12月底有3000份,明年2月底之前将有1万份左右上网公示。以后三大计划的验收报告就是按照科技报告形式来,然后就直接纳入到科技报告体系当中去。科研人员并不希望拿同一个项目申报,有的时候多重申报是为了能立项,所以报上的不能通过查重都去掉,要让它有一个得到资金支持。但是不能有这种侥幸心理,说我一下子弄了两个,我拿了这个钱自己用,干一件事,这个不行。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说,万部长讲的问题,是财政部和科技部一起合作做的。也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主要是横向的重复。我再补充一点,主要是纵向的。纵向有很多体制问题,比如人大作了一些调研,调研报告非常好。我们大量的事业单位做科研,而且基本上下一样粗,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这么多科研事业单位做同类的事当然就要重复,纵向重复,这种情况很多。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姒健敏补充发言说,我对万部长的解释非常欣慰。我认为我们的科技工作者都会同意他们的做法。我有一个建议,你们出台方案的时候,广泛地征求一下科技部门、科技单位、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因为这个涉及面非常广,不懂科学的人说出来的话是完全两回事。

责任编辑: 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