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专题询问:如何有效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3年10月25日 16:49:22

中国人大网10月24日讯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提问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回答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提问说,楼部长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报告中讲了当前存在的五大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科技资源的分散、封闭、重复。我曾经在地方政府分管科技八年,我最大的困惑是封闭,就是经济与科技的相互脱节成为两张皮。楼部长的报告讲到,我们的科研投入年均增长达到20%,是GDP增速的两倍多,但是突破性原创性的成果不多。我们科技的产出很多,但整体的转化率低于20%。个人专利很多,但产业化不到5%;奖项、证书很多,但科研成果闲置、浪费严重。我们在调研中有人跟我们说,科研成果的鉴定会同时也是“追悼会”,鉴定完了以后成果就锁进柜子了,大量科研人员是为科研而只写论文、只做样品。90%以上的中国企业现在是OEM代工,但是美国的苹果靠技术都独占了近60%的利润,中国企业靠苦力和汗水获得的利润只有1.8%。经济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后天。我的问题是,科技与经济是不是“两张皮”表现何在?最大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如何有效解决“两张皮”问题而让科技支撑经济?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说,从80年代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科技要面向经济、经济要依靠科技。这些年来它的发展起起伏伏,但总体是起伏向上的。在当前的形势下,科技和经济结合我想有四点比较重要。第一,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有机衔接,这个架构设计和机制要完善。第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落实中央6号文,今年国办颁发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对此有了系统的部署,正在落实过程当中。第三,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四,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相结合。

万钢说,我下面主要就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一些情况:国际上关于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和产业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另一方面是由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商业化。从实践中看起来,许多新技术能否成功地转移,实现商业化,中间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市场问题,还包括经济政策环境、商业模式、投融资资金等方面。从这点说起来,科技和经济必须融合在一起。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来攻克关键技术,对经济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刚才我回答吴晓灵同志问题中有所涉及。我要谈的是,2008年我国的科技进步法修订实施以来,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刚才提到了企业在全国研发经费占的比例,这里我着重谈一谈全国技术市场的合同成交额去年达到了6437亿。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这个技术交易结构,可以发现75%以上的技术交易和转移是在企业之间转化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单位的转化还存在着体制和政策的障碍。中关村先行先试的政策实施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我们把这些障碍、这些限制稍微放松一点,是能够迸发出来的。我最近在绵阳国家科技城调研当中,也取得一批案例。

万钢说,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把修订促进成果转化法纳入今年的立法计划,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国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方面制定激励措施,简政放权。第二,完善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政策,充分利用创业投资资本市场、信贷担保、科技保险等方式,围绕着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围绕着创新链来完善资金链。第三,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创新,明确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在成果转化中的职能定位,健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产学研机制之间要形成一个合理的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这里也涉及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的评价问题。让科技转入经济,一个重要的措施是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间的人员交流,这是发达国家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我们国家还存在着制度性障碍,科技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相互配合,促进这个方面的交流。关于经济方面,可以请在座的部门负责同志回答。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回答说,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包括经济领域的改革,把促进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从发改委的工作来讲,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继续改善宏观调控,深化包括资源要素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同时更好地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营造有利于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一种市场倒逼机制来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动力。第二,探索多种手段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活动,既包括相关的税收激励政策,也包括运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相关的金融支持。第三,继续支持企业聚集创新资源,包括更多地依托企业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技术的进步持续提供关键技术。第四,继续积极地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以企业为主体来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专项,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回答说,补充三点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强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要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等各项优惠政策的普惠面。这几年我们调研,就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来说,能够享受到两项重大政策,一个就是加计扣除,一个是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惠面大概只有10%左右。我非常同意吴晓灵委员讲的“宁宽勿严”这个提法。第二,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这个路没有修好,科研的成果很难做到产业化,中间还差两块,第一块叫工程,第二块叫量产。所谓工程就是从实验室的样品到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中,除了研究的成果外,还要加上工艺,加上专有的技术,甚至加上专用的设备,还有一些产品还要有专用的材料,我们往往在这方面重视得不够。1999年,一些面向行业的科研单位转企以后,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这些企业据我们了解现在小日子过得不错,但是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的研究。他们通常搞一点技术在市场上换一点钱,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不错,比如原机械部直属的机械科学研究院,下面有专门研究铸造的、研究锻造的、研究热处理的,这些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一个技术的突破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现在这些技术基本上没有人再去研究了。这是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个产业化中还要解决一个量产的问题。所谓量产,就是我们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个专有技术的问题。刚才讲到了代工,代工并不是完全没有技术,我们了解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打知识产权的官司,他们都是代工厂,做集成电路的代工,最后中芯国际败了官司,为什么败了?就是在代工过程中IP核(这是代工生产当中的专有技术),由于中芯国际侵犯了台积电的知识产权在自己的生产线上去用,最后输了官司。所以,还要重视量产过程中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第三,面向中小企业创新,政府应该搭建若干个公共服务平台。因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比大企业还要差很多,但是中小企业有内生性的活力和动力,单位苦于很多专有技术、专业软件没有能力开发、掌握、维护。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支持他们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把一些他们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情通过这个平台帮助他们做起来,这在实践中也是一个很好的支持产业化的具体做法。

辜胜阻委员说,我对三位部长的回答非常满意。我认为“两张皮”的问题是30年前就提出来的,三部委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讲,在缝合“两张皮”问题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未来仍然是我们的永恒的主题。我在前天会议上讲了化解“两张皮”的五条措施,这里就不重复。

责任编辑: 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