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旻:提高社会认识、明确经费保障、理顺管理体制、优化师资结构
中国人大网讯 2009年4月23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旻审议时说,听了周济部长作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从报告本身和实际工作中,都感受到近几年各级党委和政府逐年地重视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都在逐年地加大力度。而且随着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也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认同和重视起来。职业教育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企业培养、储备了一批实用性、基础性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稳定做了比较大的贡献。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目前,职业教育在企业、社会,甚至在教育系统内部,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往往把职业教育视为“差生”教育,考不上大学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了才不得不上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也不是很有效,又使得中等职业教育成了“断头”教育,有的孩子开窍晚,等他开了窍想念书的时候,又不能上学了。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宣传,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各类教育间的有效衔接。
二是加大和明确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其中包括生均经费,普通教育无论是中等的普通教育还是高等的普通教育,都有明确的生均经费的标准,但对职业教育来说,无论是中等和高等,生均经费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就学校来说,人员编制和生均经费都需要有一个非常确定的标准,无论是省级政府、地市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有一个投入的标准和依据。另外,对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更多。我们讲职业教育是用“明天”的技术教育“今天”的人,为“后天”服务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实训基地和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设施往往都是“昨天”的,这样的职业教育肯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经费保障、实训基地建设和生均经费等等方面应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下来提高标准并予以保障。
三是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在政府层面应该进一步理顺。现在职业教育的资源在管理上没有形成很好的整合,劳动部门管技校,教育部门管职业学校,还有一些属于隶属更高一层的教育行政部门或部门(行业)的职业中专,这几个层次不同的管理,形成的资源很难整合。比如教育部门管的职业学校,他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不能发证,技能证书只能是技校和劳动部门所办的学校才能发。这样就形成人事、劳动和教育部门本来有限的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没有很好地利用。因此,我认为职业教育的资源要进行全社会的整合,把职业教育有限的资源很好地理顺好,而且这个管理体制的理顺,在政府层面上应该不难做得到,但是现在始终没有理顺,所以形成政出多门的现象,弄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学校里学习,还要到技工学校去考试,还得要交费,要拿几个证书就要去几个学校。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收费。
四是应该尽快地改变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像办普通教育那样办职业教育是不可以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能够很快上岗,马上为经济发展服务,但目前尚多数做不到。因为按照普通教育模式培养,从课堂到课堂,从课本到课本。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倒是相对稳定了,但是他们的知识也是相对老化的,缺少更新和充电,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我认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应该专兼结合,增加兼职教师比例,特别是请那些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给职业学校一定这样的指标,使一些懂现代技能,掌握职业技巧的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兼职导师,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真正的动手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这些年一直在发展,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属于瓶颈问题,还解决得不够好,经费保障问题、社会认识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师资队伍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结构力度,真正使职业教育能培养出大批的实用性的基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