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把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人大网讯 2009年4月23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审议时说,报告中谈到职业教育的受教育人数在上升,整个教育的结构在调整,向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比例发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当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职业教育在各方面的重视下毕竟起步了,政府的投入加大了,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做是非常好的现象。
他建议,第一,应该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过去人才强国战略总是盯着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对一个快速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来讲,更多的应当是高素质劳动者,我们国家需要亿万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学历教育无法承担和完成的任务,必须通过发达的职业技能教育来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定位应该进一步提升,提升到人才强国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第二,必须切实尊重职业教育规律,我很赞成周济部长讲的学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关系。对于职业教育一定要强调能力本位,其实普通的学历教育也应该强调能力本位,整个社会人才观都应该尊重能力本位。与此相关,职业教育的教师,我看到报告中强调“双师型”教师,我到一些地方去调研,发现职业学校强调教师的学历,评职称要发表论文,与普通国民教育或学历教育的师资要求趋同化现象严重。这种现象与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内在要求是相背离的。一定要具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胜任,实践的经历应重于学历的经历。如果让有理论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学生,教出来必定是无能力的学生,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人力资本投资浪费。我担心教育部门把职业教育学校视为普通高等学校或专科学校,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老师重理论轻实践、重发论文轻技能积累。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具备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型师资,在这方面,从大的政策方面应有大的强势的政策引导。因此,我非常赞成能工巧匠当职校教师的取向。如果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被高等教育和其他普通学历教育的教师队伍同化了,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第三,大家都强调加大公共投入,政府的投入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作为职业教育来讲,更重要的应当是社会资源的投入,因为培养的是劳动者,所以企业应当是这块教育的投资主体,政府关注普通的国民教育,政府不是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但政府应当强势引导社会资源。现在民办的职业教育由于不能分享到职业教育的公共资源,任其自生自灭,所以没有积极性,企业搞职业教育的也很少,因为既无实质性的政策激励,亦无适应的社会氛围。因此,国家确实应通过公共投入来带动社会资源的投入,带动企业和民间的投入。在加大公共投入的同时,让公共投入成为所有办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共同分享,这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觉得报告中运用公共资源调动社会资源强调得不够,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战略问题。
第四,我想强调劳动就业部门应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为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普通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的管理机构,应在职业教育机构的评估、职业资格的考核、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等方面,有更积极、更主动的措施,应该强势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果劳动就业部门放任不管了,那么职业教育的规模可能上去,但质量不会很高,不会适合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升级的需求。
第五,目前急需重视的是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中70%是二代农民工,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其中绝大多数已经具有高中的学历,但职业技能实际上很低,多数人从事低档次的、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劳动,实际上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这样下去完全可能耽误一代农民工,最终可能变成工不工、农不农的无所适从的劳动者。所以农民工应该作为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重点,不能由于他们找到工作了,就把他们排除到正规的职业教育之外。现在,有职业技能教育,有全国农民工培训工程,但这个培训工程如何和规范的职业技能教育结合,其实是有必要做一些整合和协调工作的。
第六,不只是教育部门和劳动就业部门,实际上各个产业部门在职业教育中也有很大责任,如农业,不能说我们的农产品质量不高与农民的技能不高没有关系,现在已经不是解决有没有饭吃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吃好吃优质农产品的问题。没有亿万高技能的现代型农民,便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农产品。因此,农业部在这方面责任重大,其他产业部门也有重大的责任。只有政府多个部门形成一个合力,社会资源才能得到调动,只有尊重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