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宁:深化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中国人大网讯 2009年4月23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连宁审议时说,听了周济部长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很受鼓舞。
他说,我在教育部工作的时候,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两倍,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达到一比一,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实现了,我认为很不简单,也很不容易。
他说,要进一步搞好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体制、机制改革上找出路。当前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是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分头管理,这样一个体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学校的重复建设,问题很多。同一个专业,教育部门也建,劳动部门也建,资源很难整合。另外,也造成了学校教师的待遇和职称定级的差别。教育部门有教师资格、职称的管理权,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可能就有所关照。技工学校,教师的职称就可能受怠慢。但是,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权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其所举办的技工学校的学生容易拿到资格证书,而职业学校学了三年,功底也很扎实,技能也不错,但是比技工学校还难拿到职业证书,这就是政出多门,分头管理造成的弊端。从体制改革上讲,我建议借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制定,在体制上下决心解决。教育部门管教育、管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认定、职业认定标准、职业培训信息的提供,两家这样合作起来会顺一些。
第二,在办学体制上,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办学应当共同发展,特别是行业、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要得到支持。过去是要企业办学,不给钱,企业负担很重。把企业中小学、幼儿园剥离出来是应该的,但是职业教育,行业、企业要承担。企业办学也好、民办学校也好,国家应该有专项的民办教育或企业办学的资金,给他们以扶持,这样行业、企业才能够有积极性。办学者虽然是企业、行业,但是政府还是要拿钱。不是把技工学校全部都拿到教育部门来,而是把技工学校交给行业协会和企业去办,这样办学更有针对性,又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和企业的作用,在办学体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第三,从职业培训的角度看,可以推广江苏、浙江、四川的做法,实行职业培训券,就是对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没有找到工作的高中毕业生给他培训券,拿到这个钱以后,根据他自己的选择,可以去学修脚,也可学美容、美发,或者学其他的技能,用市场的机制,把个人的选择,学校的服务和政府的扶持结合起来,这样职业培训会更加活络。
第四,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包括周济部长的报告里也谈到,要逐步实行职业教育免费。我赞成用免费的机制加强其调控和指导作用,同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的力度。比如对涉农及其他一些需要引导的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这个导向就非常好。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国家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不到30%,其中接受短期培训的20%左右,真正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只有0.13%,这是前几年的数字。而像美国、德国、荷兰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比例占70%以上,而我们刚好相反,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占70%以上,所以用职业教育免费的机制,对涉农专业给予免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很有必要。我赞成用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机制去引导和调控,而不要急于搞全面的免费。当前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