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监督

马启智:要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

浏览字号: 来源: 00:00:00
  中国人大网讯 2007年8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启智说,中国的农业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他说,粮食安全的底线就是耕地的底线,耕地的底线决定了粮食安全的底线。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中国人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的问题,也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吃饭问题。美国有一个学者叫布朗,看到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以后,说“中国正在开始失去养活自己的能力”。更早的西方经济学家就曾经说过“谁来养活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人养活不了中国人。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确实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证明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但是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大量流失,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失,我们是否正在经历失去养活自己的能力的过程?不可不高度警惕,现在讲这个问题不是危言耸听,20-30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吃饭?2003年到2005年三年的时间,我们每年平均流失1400多万亩耕地,相当于两个海南省耕地的面积。守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难度很大。中国农业出问题,就出在耕地上。

  他说,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要占用一定的耕地,这有一定的合理性。大家都在谋求发展,但土地是一个紧缺的资源,过分的商业动机造成了耕地大量流失。南方一年三熟,但有的省已经无地可耕,把农业压缩到北方缺水地区,这说明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严酷性。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就剩下妇女、孩子和老人了,谁来种庄稼?现在有一些专家学者都在鼓励农民进城,但是中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水资源匮乏。我们不能试图用鼓励农民都进城的办法,把小农经济消灭掉。小农经济是稳定农村稳定农业的有效形式,这是国情决定的。如果硬要过急过快的消灭小农经济,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当然我不反对适当的土地流转,但是要严密的观察土地到底集中在谁的手里。小农经济是人均占有较少的耕地,精耕细作,投入劳动力比较多,由于这些年我们的工业、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占用,许多地方耕地支离破碎,机器难以完全派上用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学习美国、日本的经验,大量减少农业人口。农业仍然是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农业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粮食,农民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粮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因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当稳定和发展,一是要延长土地承包责任制,只有延长了才能减缓耕地的流失,特别是优质土地的流失,俗话说,人无恒产,必无恒心。土地承包延长至70年,和城市一样,农民会更加爱护土地。给土地较好地投入。

  他说,二是要解决财政政策方面的问题,过去,通过农业对工业、城市发展提供资金,来解决发展问题。现在,为了保住耕地,保住农业,要解决金融忽视农村的问题。当前只有农村信用社给农民贷款,但是农民也很难贷到款。大量的金融资金投入到了其他方面。对农业在信贷政策上忽视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另外,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国外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如果中国的粮食不能基本自给,到了2020年、2030年中国的人口有15亿-16亿,我们需要5.6亿吨或者6亿吨粮食,而那时候我们只能生产4亿吨粮食,就会出大问题。国际上一年的商品贸易粮不过是2亿吨左右,不及中国人消费量的一半。我们想一想20年、30年之后,如果缺一半粮食,我们能否从国际市场上买回自己缺少的粮食。粮食是万物之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它的价值比黄金还要珍贵。所以,宏观调控中,对农村的手脚要大方一些,农业政策要大幅度调整。财政要带头大幅度向农村投入,财政的投入是起杠杆作用的,通过增加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其他资金向农村转移,把中国农业基础夯实。中央明确的政策要落到实处,这样才可以缓解粮食安全带来的问题。
责任编辑: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