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审议意见

对信息化建设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5年7月17日 15:03:50

    6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信息化建设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共有12人次发言。现根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做了大量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出席人员强调,我国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自主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信息化“赶超”和工业化“补课”的任务并存,“两化融合”任重道远。出席人员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有的出席人员提出,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信息化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避免过分夸大后发优势和强调跨越发展,科学谋划符合国情的“两化融合”发展道路。有的出席人员提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已居世界前列,相比而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应把“两化融合”特别是对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充分发挥企业在“两化融合”中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方向引导、政策支持、科学统筹作用。有的出席人员认为,“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意志,而企业是当中的主体,但现在这方面政府很热、企业很冷。应努力营造“两化融合”的良好环境,让做实体经济的人能致富,创新做实业的人能大富,充分调动企业主动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有些出席人员提出,中小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经营管理分散,推进信息化难度较大。建议对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的技术改造、科技运用、营销转变、人才培养等,因地制宜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注重发挥税收优惠政策作用。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应加快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基础性关键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有的出席人员认为,自动化是实现“两化融合”的关键桥梁和纽带。863计划将自动化技术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果,但973计划以及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署所启动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没有对自动化技术研究作出专门部署,建议高度重视加强面向复杂系统的自动化前瞻性基础理论和先进自主技术的研究。有些出席人员提出,目前信息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基本被西方发达国家掌控,应集中力量加强信息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高端工业软件等方面的研发,加快推进国产转装备替代,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有些出席人员认为,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应强化信息公共服务,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壮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国家、省、市、县等各个层级都建立了政务门户网站和信息服务平台,相关部委也建设了金盾、金质、金环、金安、金保等一批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和网络工程,这些平台汇集了大量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信息数据,但受部门、层级分割的限制,很大一部分数据没能实现共享,使用效率不高。建议在有效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出台各部委信息数据共享规定和标准,实现信息互通,推动政务信息融合和政府服务创新。有些出席人员提出,“两化融合”需要大批既懂工业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方面专门人才比较匮乏。应研究建立“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设立相应的本科、研究生专业,支持企业和学校联合设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会前,为配合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并印发会议。出席人员普遍认为,全国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内容丰富、客观真实,所提建议务实中肯、专业性强,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