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旗帜 踏上新征程
——代表委员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想做一名共产党员更好发挥表率作用
梁文同代表来自从江县洛香镇大团村,作为从月亮山深处走出来的基层代表,梁文同利用自己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回乡办起养殖场,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代表们在分组讨论中交流
“1992年初中毕业后还想继续读书深造,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只能忍住内心的失落回家务农,尽管已过去了十余年,我仍然清晰记得回家后,父亲那无奈的眼神。”
此后,梁文同辗转于南方打工。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来到广东一家私人养殖场做管理人员。期间,梁文同挤出时间努力学习相关饲养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
2006年,梁文同回到家乡,开始发展养殖事业。他养过鸭、鹅、鱼,办起了小型养殖场,规模逐渐扩大。目前,他又瞄准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香猪养殖,并形成了存栏40头母猪的规模。在他的带动鼓励下,全村现在有20多户村民加入了专业养殖队伍。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从江县十大农村优秀创业人才、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在我创业之初,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为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自己曾多年担任基层团干部,希望能早一天加入党组织,更好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和当地群众共同实现小康中国梦。”梁文同说。
郑维勇代表: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应把干部队伍建设、作风转变放在重要位置,这是拉近群众距离的有效途径。老百姓要求党员干部所做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事,而是要党员干部能真正沉下去,从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只要这样,就一定能通过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热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具体到我们村,就是要求基层党员要做好“五员”,解好“五难”。即做经济发展的服务员,解决发展难题;做科学技术推广员,解决科学落后难题;做矛盾纠纷调解员,解决基层矛盾突出难题;做政策法律的宣传员,解决基层法律意识缺乏难题;做新风文明倡导员,解决农村文化生活缺失难题。
同时,还必须继续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强化考核奖惩,让挂帮干部真正沉到生产第一线;出台相应政策、提供资金保障,为贫困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加强大中专院校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农村储备技术人才;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充实村、组干部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招考、公推直选等方式,选拔优秀村、组干部到乡镇部门任职,并适当增加村、组干部报酬。
舒明勇代表:接地气解民忧惠民生
作风体现党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改革重点已经确定,能不能实现改革发展的预期目标,能不能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总基调,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关键在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否以优良作风、扎实工作狠抓落实。
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返乡创业农民工也逐年呈现上升趋势。然而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客观制约,返乡创业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困难。如何帮助解决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真实困难,应该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作为农民工代表,这次参加会议带来了农民工的一些建议:希望加大对创业农民工的帮助、扶持,对他们在产品商标注册、宣传销售等方面给予帮扶;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以交通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企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