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做好群众工作
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话向着群众利益说,事照准群众心坎干
张庆黎代表(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只有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才能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工作添活力、党群关系大改善、科学发展增后劲上取得更大成效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2012年,河北省开展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抽调15000多名干部,进驻5010个重点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发展后劲的明显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加强、群众精神风貌的积极变化。这一密切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才能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工作添活力、党群关系大改善、科学发展增后劲上取得更大成效。
面对面是基础,真情贴近群众才能真正融入群众,缩短空间距离才能拉近心理距离。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把工作做到田头、炕头、心头。基层建设年活动中,驻村干部走访不落一户,宣传不少一人,随机走访不间断,面对面地听意见,在熟悉村情民情中了解群众所急,在同吃同住中感知群众所难,在一起劳动中把握群众所盼,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体察群众疾苦、增进感情。群众真正感到干部就像是自家人,干部也接了地气、少了娇气、有了底气。
心贴心是根本,干群一条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众志成城才能万事可成。群众在干部心中的位置有多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身上沾了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真情,脑子里就有多少为老百姓办事的点子。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特别注重拉近群众的感情,话向着群众利益说,事照准群众心坎干,广大驻村干部做到了蹲得住、联得紧、贴得近,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来办。
实打实是关键,真抓实干才能真见成效,切实解决问题才能赢得群众认可。老百姓最实在,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群众就会从心眼里说共产党好。驻村帮扶,关键在致富,成效要挂在农民的笑脸上。在实践中,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真做事、做实事,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让群众多抱上几个奔小康的“金娃娃”。
人民日报记者 赵梓斌整理
实事点击
选派15000名干部
进驻5000村帮扶
今年,河北省继续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从省、市、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选派的15000名干部已进驻新确定的5000个村帮扶。其中包括2472个贫困村和班子能力弱、经济发展慢的2528个村。去年一年,河北已向帮扶村投入资金76亿多元,完成8万多个项目。
为民谋利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张宝顺代表(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真心诚意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尊重和汲取基层的鲜活创造,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提高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实践沃土中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做好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安徽近年来组织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等活动,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改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真正贴近民心,把践行群众观点作为根本立场。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自觉自愿为民造福。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进一步站稳群众立场,从思想深处把群众当主人,视群众为亲人,善于从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尤其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重大项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切实掌握民情,把汲取群众智慧作为力量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大走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经常深入群众,有利于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在促膝交谈中掌握群众所思所盼。真心诚意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尊重和汲取基层的鲜活创造,以群众的丰富实践激发工作灵感,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提高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实践沃土中。
着力改善民生,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最大责任。为民谋利、造福百姓,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坚持富民优先导向,全面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扎实抓好民生工程,切实安排好“基本民生”,保障好“底线民生”。坚持依法行政,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领域,健全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我们将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为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三个强省”,为建设美好安徽构筑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人民日报记者 刘 杰 何 聪 朱 磊整理
实事点击
省委出台规定
促“大走访”常态化
近两年,安徽集中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进户,共走访群众271万户,梳理问题8.3万个,初步解决6.6万个。活动结束后,省委出台规定,继续把大走访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
改进作风必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苏荣代表(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响亮地喊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以实际行动树立标杆、作出表率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和生命,绝对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对改进工作作风提出要求、作出部署,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充分显示了从严治党、执政为民的决心和力度,显示了对人民期待的尊重和回应。
抓作风建设,首在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是推进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骨干和中坚,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响亮地喊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标杆、作出表率。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规定,中央和省委要求做到的,必须坚决做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不做的,必须坚决不做,做到执行规定不走样、不变通、不搞“下不为例”。
抓作风建设,重在动真格、敢较真。作风问题管与不管、抓与不抓不一样。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着力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作风和纪律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群众观念。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防止走形式、搞变通,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负责,对违犯规定的人和事“零容忍”,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坚决维护中央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
抓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证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必须及时总结、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作风考核评价制度,树立正确导向,引导各级干部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上,用在为民造福、富裕群众上,用在推进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上,凝聚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人民日报记者 刘士安 吴齐强整理
实事点击
增加16类疾病
纳入医疗救助
最近,江西省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在已开展的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治疗、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治疗等的基础上,逐步将耐多药肺结核、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6类疾病纳入按病种定额付费救助范围。
把民声民心民意作为第一考量
艾力更·依明巴海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把民声、民心、民意作为履行职权的第一考量,在地方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忠实代表人民群众意志,广泛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开局之年的人大工作,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在总结上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以民生为导向的治疆策略,确定今年要牢固树立群众情怀,把民声、民心、民意作为履行职权的第一考量,在地方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忠实代表人民群众意志,广泛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为此,我们要从思想上理论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就明确了人大权力的根本源泉。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种产生与被产生、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决定了人大必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自觉以实现人民权利为己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就明确了人大工作的努力方向。人大工作,无论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动作”,还是顺应形势的“自选动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里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视人民为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就明确了人大工作的基础定位。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职权,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有序参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人大工作就没有根基;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人大工作就没有力量。人大谋划工作要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开展工作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完成工作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
人大最大的优势在于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全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只要不断完善畅通的民意倾听、汇集、整合、表达、反馈机制,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大工作就会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就会以人大特有的方式造福新疆各族人民。
人民日报记者 杨明方 胡仁巴整理
实事点击
人大监督促进
百项民生工程落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确定地方立法项目21项,其中涉及职工劳动权益保障、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监督工作将重点审议自治区100项民生工程落实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治理和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