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

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代表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9年3月15日 10:28:53

    2018年,北京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进步,特别是多元调解和速裁工作成效明显。

    2018年,北京法院共有404071件案件适用“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约75.9%的一审民事案件在立案前进行了先行调解,其中调解成功88289件,比2017年增长了23.9%;多元调解成功案件量加上速裁审结量共计254274件,比2017年增加44.5%,占同期一审民事案件结案量的46.7%。

    北京高院为何如此重视多元调解和速裁?取得突出成绩的秘笈是什么?3月13日,《法制日报》记者在北京代表团驻地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

深入落实中央部署 共建社会治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北京法院突出‘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推动‘枫桥经验’北京版全面升级。”寇昉说。

    据了解,北京法院在司法改革中突出“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建立健全前端普通案件快调速审、后端疑难复杂案件精细化审理的审判工作新格局,使大量普通纠纷在诉讼前端以多元调解和速裁方式快速解决,满足了人民群众便捷高效解决纠纷的司法需求。

    “‘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是北京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立足诉讼前端,借助社会各方力量、整合法院内外资源,充分发挥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推动形成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与诉讼调解的有效衔接,最终形成多层次纠纷解决体系。”寇昉说。

    寇昉特别强调,这个“+”号不容忽视。“它是这项机制的核心,体现的是法院整合社会力量和审判资源,通过多元调解与速裁机制的紧密对接和相互促进,调解员与速裁法官的密切配合,实现诉讼前端分流化解大批简单纠纷,促进审判程序良性运行的良好效果。”

有效借助多方力量 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谈及为什么会推动这项工作,寇昉指出,这是北京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具体举措,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

    全市法院还与市网信办、市住建委、市证监局、市知识产权局等行政机关主动对接,争取行政调解力量的支持。北京法院将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的94家会员单位吸纳为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在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物业、知识产权等纠纷领域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先行调解,形成了覆盖不同行业领域和纠纷类型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体系。

    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推出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成效也不断提升。经过测算,“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用全市法院16.6%的民事员额法官审结了全市法院46.7%的一审民事案件。236个调解速裁团队每个团队年均结案1077件,是后端民事员额法官年均结案量的4.4倍;平均审理时间37天,比后端缩短了29天。应当说,“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提高审判效率,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寇昉指出,“北京法院开展‘多元调解+速裁’模式以来,充分借助各类调解组织的外力,在法官指导下化解矛盾纠纷,对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普通案件快审、疑难案件精审的前后端审判格局打造也有助于审判质效的提高”。

成绩源于三个原因 将重点建设四个一

    数据显示,从全市法院层面看,2018年北京法院一审民事结案量同比2017年增加了88991件,其中78285件,约88%的增长量由调解速裁团队承担,且多元调解和速裁的案件范围包括了全市法院近三年案件数量位居前十位的民事一审案由。

    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效,寇昉认为,首先得益于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政治保障。其次是借助各方力量,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元调解工作体系。此外,还发挥司法推动和保障作用,推动“多元调解+速裁”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与此同时,寇昉透露,下一步,北京法院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以“四个一”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力争实现将60%的民事案件解决在诉讼前端的目标,切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具体包括:建设一套标准化的运行机制,建设一支过硬的调解速裁队伍,建设一套好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一套完善的配套保障机制。(法制日报记者 朱宁宁)

责任编辑: 何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