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组内设机构彰显新时代检察改革自信

访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代表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9年3月14日 10:08:51

图为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 苏检轩 摄

    “张军检察长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既紧扣党和国家重大部署,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体现了在服务大局、保障发展上,中央有部署最高检就有坚决行动和有力贯彻举措。”3月1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年来最高检在强化监督、深化检察职能履行上有突破,在理念引领、提升司法办案质效上有力度,提出精准监督、智慧办案、双赢多赢共赢等一系列新理念,引领全国检察机关会监督、办好案。

    “最高检以上率下,打破检察机关几十年来的组织职能架构,按照专业化办案要求重组内设机构,推进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发展,给江苏检察机关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刘华介绍说,江苏检察机关以内设机构改革为抓手,通过科学设置机构体系、合理配置检察资源,初步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和检察工作特点的科学管理体系。

回应新期待 关键是办好案

    在江苏省“八大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数量多年持续下降背景下,2018年全省刑事案件审前羁押率为34.9%,为全国最低。这意味着在刑事案件办理中,有65.1%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措施,按时自行到法院接受审判,也意味着他们在审判前可以继续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这充分体现了江苏法治观念进步和司法自信,对嫌疑人不羁押也能保证其依法接受审判,是江苏社会综合治理水平高的有力例证。”刘华在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两高工作报告发言时说。

    “实行‘捕诉合一’内设机构改革以来,检察机关实行‘一竿子到底’办案,由一名员额检察官或一个办案组承担从审查批准(决定)逮捕、审查起诉到出庭支持公诉的整个程序,在办案中履行监督职责,为大幅度降低审前羁押率提供了重要条件。”刘华认为,司法不仅要定分止争,更是承担着引领社会行为、价值观和社会风尚的重要责任。

    “张军检察长在报告中提出检察机关要增强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监督智慧,就是要求检察机关办案要平衡好法、理、情,尤其是面对复杂敏感案件时善于作出价值判断,不就事论事、机械办案,做到眼睛向外,用力向内,心中想着大局大势,眼睛盯着国计民生,耳朵听着民情民意,这样才能办好案件。”刘华认为,检察机关要坚决破除自身办案神秘感,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强力推进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信息公开,彰显司法自信,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

落实新要求 落点是履好职

    3月11日,江苏省检察院公布新组建的19个内设机构设置,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这是江苏省检察院建设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如此大范围的机构和职能调整,前所未有。”刘华介绍,江苏省三级检察机关坚持把推进内设机构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协调解决矛盾困难,仅用一周时间就全部调整到位。

    改革后,江苏省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数量从1327个精简为770个,减少41.9%,其中522个综合部门压缩为203个,减少61%。其中刑事检察部门全部按“捕诉一体”模式运行,实现机构精简、职能优化和办案协同高效。

    “内设机构是检察职权运行的组织体系和重要载体,在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中居于前置性、基础性地位,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设置机构体系、合理配置检察资源,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和检察工作特点的科学管理体系。”刘华介绍,江苏在探索方案中采取边摸索边总结、由点到面的办法,确定了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等6家基层院作为全省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先行先试。

实质融合 做到事合力合心合

    江苏省检察院在内设机构改革中确定了对应最高检的机构设置、突出专业化建设、实行捕诉一体、统一规范机构设置4条原则,确定了省市两级院同步推进、基层院微调完善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改革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

    “内设机构改革政策性强,要自觉摆正‘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坚持‘规定动作’不搞变通,‘自选动作’在上级方案框架下完善、细化,确保改革步调一致。”刘华说,为突出专业化建设,江苏检察机关设立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检察部、知识产权检察部、金融网络犯罪检察部、公益诉讼部等各类专业办案机构51个;根据办案数量和工作量测算,设立未成年人检察部44个、刑事执行检察部37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司法责任制、检察官员额制等基础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后,适时推进以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既是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型检察权运行机制、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刘华认为,内设机构改革不仅是“改头换面”,更要“脱胎换骨”,既要有数量、结构的“物理变化”,更要有功能职责方面的“化学反应”。通过大力推进机构、工作、人员的实质性融合,确保做到事合、力合、心合。(法制日报记者 丁国锋)

责任编辑: 何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