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让制宪修宪的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一周年接待12万余人次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7年12月5日 08:33:00

  12月1日,记者探访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图为宪法宣誓墙。

    □ 法制日报记者  朱宁宁  文/图

    初冬的西湖,被金色的梧桐和红叶环绕,美得让人沉醉。西子湖畔,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浙江省杭州市北山街84号院门前,三五成群的人们不断进进出出。

    北山街84号院30号楼,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地。从去年12月4日开始,这里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从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77个难忘日夜见证着毛泽东率领的起草小组为开国宪法所作的种种努力。因此,五四宪法草案初稿还有一个颇为浪漫的名字——“西湖稿”。“西湖稿”为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我国宪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陈列馆旨在解读宪法内容,弘扬宪法精神,努力让宪法走进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走到我们身边,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陈列馆副馆长王永翔介绍说,陈列馆系统收集和抢救了五四宪法史料及相关实物,收集了大量现行宪法文献资料,让制宪修宪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成为可听、可看、可讲的生动活泼的中国宪法故事。

    据统计,截至11月26日,陈列馆已接待观众12.12万余人次。

    采取多种方式普及宪法知识

    一年前,记者曾参加了陈列馆的开馆仪式,成为首批正式参观者之一;一年后,12月1日,《法制日报》记者再次来到陈列馆,刚说明来意,就被负责接待的讲解员小姑娘认了出来。得知记者是来回访的,小姑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里每天都有很多群众自发过来参观,一些外地游客也特意在游览西湖的时候过来参观。”

    记者到达陈列馆时,已是下午一点多,影视厅里正在播放电视文献纪录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屋里坐满观众,还有三四名站在门口观看的。王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她是一家国企的员工,单位每年都有走西湖的传统,今年特意把终点站定为陈列馆,带大家来了解有关宪法的故事。“我们提前一周多预约讲解,但是都没有约到,已经排到12月中旬了。这个陈列馆比我们想象中要精彩得多,有实物、有图片、有交流式讲解,还能微信扫码讲解,形式很丰富。”

    自开馆以来,陈列馆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部队官兵、中外游客和杭州市民等到馆参观学习。陈列馆地方虽小,但是内容丰富;题材虽严肃,但是展陈手段多样、形式活泼,让人看得懂、听得进、记得牢。

    讲解员夏文玲告诉记者,开馆以来,陈列馆已积累13大本留言册,许多观众在陈列馆里流连忘返,认真观看后都会在留言册上书写参观后的真情实感。

    各界共同参与宣传深入人心

    自开馆以来,陈列馆在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保护制宪史料、开展宪法宣传等方面,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这里成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假日小队、兴趣小组、班级活动、社会实践,陈列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前来学习和参观。同时,这里也成了普法志愿者的培训基地。2017年3月,陈列馆成立了普法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各类志愿者154人,为观众提供资讯和讲解服务。截至目前,服务队共为观众提供了3500多小时的普法志愿服务,已基本实现每天都有志愿者在馆服务。

    记者采访当天,在陈列馆里做志愿者服务的是两位60多岁的退休公务员——周晓静和王玲。他们告诉记者,陈列馆对志愿者的要求很高,从100多名志愿者中最终挑选出了30多名,志愿者每天要为观众答疑释惑,并提供指引服务。

    “我俩都是从今年6月开始担任志愿者的。至少保证一周一次提供讲解服务。”王玲告诉记者,人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她就为五批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她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为一名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作一对一讲解,老人家参观完陈列馆十分激动,还在留言册中挥笔留言。还有一位85岁高龄的参观者,在听完讲解后,在大厅毛主席雕像前庄严地鞠躬致敬。

    前不久,杭州学军小学一位小学生刘佳樱把杭州与五四宪法的故事搬上了演讲台,经过区、市、省层层选拔,最后荣获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决赛全国一等奖。说起这事,周晓静一脸骄傲,因为这其中就有他的牵线搭桥。“这孩子原先就来陈列馆里参观过,进入决赛后,孩子妈妈又特意找到我,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有关五四宪法的资料,我就把她介绍给了陈列馆领导,给孩子提供了很多珍贵详实的资料,最后拿了全国一等奖,我们作为志愿者也很开心。”

    开展宪法宣誓增强宪法观念

    2月17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首批61名员额制检察官任职宣誓仪式在这里举行。4月15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和表决通过的89名国家工作人员,依次在这里庄严宣誓……陈列馆还成了宪法宣誓的重要场所。陈列馆的宪法宣誓墙,已经迎来了多批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这里庄重宣誓。

    据王永翔介绍,浙江省和杭州市组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会到陈列馆进行宪法宣誓,实现宪法教育与宪法宣誓相结合。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90多批次、1700多人次在陈列馆进行宪法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频频在陈列馆上空回响,这是弘扬宪法精神的宣言,这是对国家、对人民作出的承诺。

    自陈列馆建成开放以来,中国宪法故事就有了固定的讲述场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阵地。实体化运作的陈列馆,有物可看、有史可听、有事可记,成了社会各界了解宪法、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生动课堂。

    与此同时,陈列馆也成为展示与传播中国法治形象的良好窗口。开馆以来,不仅接待了来自国内60多个城市的观众朋友,还迎来了世界五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观众。

    虽然地处杭州,但这是中国的宪法史料陈列馆。陈列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宪法观和史料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宪法文化和法治精神。从这里,尊重宪法、学习宪法的种子被带到全国各地。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