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文献 > 常委会公报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6年8月3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6年10月12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复苏疲弱,全球市场震荡加剧,国内经济运行承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真抓实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把握引领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符合预期。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内需贡献进一步提高

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加强定向、精准和相机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经济增速、就业收入、物价消费基本稳定。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引导带动作用,挖掘内需、稳定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处在年度预期目标范围内,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期增速前列;在积极推进去产能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动能,工业生产趋于稳定,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83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3.5%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和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重要农产品产供销衔接和储备调节及时有效,市场供应总体充裕,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与一季度持平,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内需的主力军作用持续发挥,上半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0.4%,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出台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增势强劲。有效投资继续增加,改进投资管理方式,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前7个月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8%14.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6%。在扩内需的同时,着力稳定对外贸易,出台实施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政策,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前7个月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降幅比一季度有所收窄,上半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14.2%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三次产业在调整中优化,在转型中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夏粮、早稻再获丰收,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调减3000万亩左右。工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制造业增量正在向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等领域集聚,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0.5%8.5%,利润增长18.2%9.8%。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增速达到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4.1%。服务业稳增长、稳就业的“压舱石”作用更加突出。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新动能加快成长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促进要素资源在产业、城乡、区域间优化配置,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效初显。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相关工作有序展开。坚定不移去产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意见及配套政策出台实施,今年化解钢铁产能4500万吨左右、煤炭产能2.5亿吨的任务正在抓紧落实,前7个月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7%38%。因城施策去库存,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用好住房公积金、释放农民工市民化住房需求等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5个月减少。积极稳妥去杠杆,发展和规范股权融资,前7个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增长57.1%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多措并举降成本,打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等政策“组合拳”,促进企业成本下降和利润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9%。突出重点补短板,加大对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投入,前7个月水利、农业和生态环保等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

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8个区域开始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前7个月新设市场主体日均超过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4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和大飞机等尖端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9.5%。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创新快速拓展,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取得积极进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改造提速,移动支付、精准医疗、分享经济增势强劲,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

新增长带增长极支撑作用显现。区域城乡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交通、能源、通信等标志性工程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综合立体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东部和部分中西部地区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59项重点任务全面启动。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农民工融入城镇政策不断完善,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等36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县级市设立标准调整优化,休闲旅游、智能制造等特色小镇加快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一轮农网改造、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开始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全面深化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形成。

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改革陆续出台。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加快破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加力。更加便利企业的“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全面启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稳步推行。财政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一步完善,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增长10.2%,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实施。国有企业、投融资、价格、生态文明等改革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剥离办社会职能等10项改革试点陆续铺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实施,铁路客运、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继续提高,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扩大到18个省级电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深入开展。

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统筹内外优进优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目前共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取得早期收获,铁路、核电、钢铁等领域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利用外资环境继续改善,自贸试验区试点深入开展,69项经验向全国推广;利用外资规模总体稳定,前7个月实际利用外资771亿美元,增长0.7%。多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与主要经贸伙伴合作继续深化,前7个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亿美元、增长61.8%

(四)绿色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补齐民生保障短板。

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顺应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期待,各项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大气、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实施。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6.7%,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68.8%,同比分别提高4个、4.7个百分点。生态建设任务抓紧落实,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启动实施,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上半年完成造林面积6333万亩。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加强民生保障,进一步织密扎牢安全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推进,扶贫考核机制和贫困退出机制进一步健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实施,上半年开展搬迁户就业技能培训34万人,实施产业扶贫13万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加快整合,前7个月棚户区改造新开工467万套,完成全年目标的78%。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开始启动,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政策陆续出台;近12万名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比上年增加约5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促进药价平均下降15%以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度加快,25个省份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

入汛以来,面对多年未有的大范围严重洪涝灾害,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高度重视、全力应对,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人民军队冲锋在前、敢打硬仗,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科学有力有序地开展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有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困难不可低估。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多点凸显等,都将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造成干扰和影响。从国内看,新旧动能转换任务繁重,需求稳定增长的难度较大,区域分化现象还在发展,部分省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金融、就业等领域潜在风险仍需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促进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突发环境事件有所增加,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防灾减灾救灾任务艰巨。

按目前趋势初步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预期指标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脱贫人口、能耗强度、环境保护、棚户区改造等指标有望较好完成,但投资、外贸等预期指标完成难度很大,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适度扩大总需求,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点任务,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积极发展培育新动能,注重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坚持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防范和稳妥化解各类风险,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注重相机灵活调控。加力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和完善营改增相关政策和过渡性措施,积极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并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化股市、汇市、债市、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二)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落实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持续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基础性改革,促进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落实好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指导意见,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三)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确保实现去产能目标,通过有效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过剩行业集中度,落实好去产能实施方案和八项配套政策,严控新增产能。有效拓宽去库存渠道,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合理引导过剩商业地产转向养老文化体育等用房。不断丰富和优化去杠杆方式,通过兼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股权融资等途径,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进一步综合施策降成本,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集聚资源加快补短板,加强脱贫攻坚、创新能力、生态环保、软硬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建设,努力补齐发展短板。

(四)适度扩大总需求。进一步挖掘潜在消费需求,落实十大扩消费行动,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加强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合理扩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抓好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整改,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政策法规,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支持中小河流整治、病险水库加固和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努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继续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五)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壮大。抓紧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重点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出台实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信息化规划,抓紧制定“互联网+”负面清单,编制发布“中国制造2025”十一项配套措施。完善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着力破除服务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落实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

(六)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协同发展。精准实施区域政策,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推动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出台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新十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综合施策缓解东北等地区困难,促进东北等地区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设市,支持特色镇发展。

(七)进一步加大稳农业促增收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开展“粮改饲”、“米改豆”试点,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农村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采取措施解决粮食收储信贷资金及仓容不足问题,稳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执行并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力促进库存陈粮深加工转化。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八)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放宽外资准入,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在全国复制推广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对“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支持,出台“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规划,推进铁路、核电等项目建设。强化“走出去”风险防范,合理引导对外投资。

(九)进一步提升就业和民生保障水平。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职业培训计划;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好社会救助托底保障的功能。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进度,加大产业、转移就业等精准脱贫工程实施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着力解决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公共服务等领域突出问题,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抓好环境保护督察;强化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出台“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及早谋划灾后重建。

今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责任编辑: 夏红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