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主席:巨灾保险与国际上有差距 将在立法层面做出更有力安排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王金雪 毛雷)今天上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与国际上比较发达的保险市场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将在立法、制度层面做出更有力的安排。
项俊波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说是无人不保险,无事不保险,无物不保险。但是中国的传统习惯,遇到自然灾害以后,更多的是把这种责任和期望依托在我们的政府身上,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或者各省地县市的财政部门主持,这样长期下去可能会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项俊波表示,国际上一般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以后,巨灾保险补偿水平大概是30%-40%,而在我国的赔率比较少的。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灾保险赔付率只有0.2%,所以说巨灾保险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项俊波说,这几年来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在有些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制度安排,比如说现在取消国务院批准的城乡民住宅巨灾保险实施方案,为下一步的救助奠定了好的基础。
同时,一些省市实施了巨灾保险试点。比如,云南为房屋进行保险,城乡居民的房屋倒塌了可以赔钱;在深圳主要是保人,在深圳工作的每一个人因为台风、泥石流、地震出现了个人伤害,都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在浙江的宁波,是既保人又保房,是综合性的保险,这些都做得比较好。
此外,近几年保险赔付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2008年的时候巨灾保险赔付不到1%,近两年有很大的提高。比如前年的台风,宁波直接遭受的损失差不多300亿,保险公司赔了38个亿,赔付率已经达到了11.4%,这在我国是非常高的。
项俊波说,“最后一点,我们也在通过市场机制,向国外转移和分散我们的风险。”比如说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在欧洲第一次发行了地震灾害债券,而且有40家保险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再保险共同体,叫做地震预灾保险共同体。
项俊波表示,总体来说,巨灾保险这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下一步将在立法层面、制度安排层面、基础数据层面、产品开发方面以及分级分批推动试点方面做出更有力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