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议发言

车光铁:加快推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工作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5年12月26日

    中国人大网讯 12月2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车光铁审议时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工作。

    车光铁委员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体就是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今年全国推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改革要求,医院除承担医务人员调资部分外,还要缴纳28%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工资性支出大幅度增加,极大加剧了医院经营困难,很多基层医务人员的加班、绩效等补助收入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同时,村医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网底”,其身份和待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和妥善解决,队伍老化和后继乏人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建议进一步加快制定出台适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财政保障可持续的改革目标。   

    车光铁委员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深化药品零差价,改革配套制度落实工作。药品零差价改革虽然有效地缓解了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但同时也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过去地方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由药品销售、业务收入和政府补助构成。实行药品零差价改革之后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收入明显减少。而且,由于一些地方财力有限,难以有效增加财力补助额度,有些医院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甚至不得不采取压缓药品采购货款等方式,将困难向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转嫁。目前,由于改革配套政策还不够健全,医疗卫生行业和相关产业发展都已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对此,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各项政策保障机制,适当增加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有效保障基层公立医院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议加大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压减药品生产、经营、销售中间环节,有效控制药品价格虚增空间。

    二,进一步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推行乡级诊疗制度的重点、难点和基础都在基层。虽然全国各地县、乡、社区、村都已普遍设立了医疗卫生机构,但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对乡镇、社区、村等基层来讲,不要说专业人才,连基本的医务人员都很难解决,医疗水平和医疗安全难以保障,这是当前最大的短板问题。对此,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对口支援、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基础上,适当组建有区域特色、互惠互利的医疗联合体,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责任编辑: 沈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