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浩:环境有所改善,问题依然突出,解决难度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人大网讯8月28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陆浩说,这次执法检查重点突出、覆盖面广,重点检查了五个省、市、自治区,其他没有派检查组去的都由各省人大进行自查。通过这次执法检查,全面了解了水污染防治法执行的情况,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这次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张德江委员长做了批示,陈昌智、沈跃跃、艾力更三位副委员长亲自带队。也是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和广大群众对水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所以,我认为这个报告客观实在,不回避矛盾,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进一步加强执法,解决水污染的突出问题以及健全完善法律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完全同意这个报告。
陆浩说,我认为水环境问题可以概括为:环境有所改善,问题依然突出,解决难度较大,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有所改善,就是要肯定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的工作。要用数据来说话,十年来我们的地表水国控断面一至三类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和十年以前我们到各地去看水环境比较,当然现在水环境也很不理想,至少表观的东西得到了改善。另外,劣五类断面这十年减少了17个百分点,一年也是一点几个百分点,也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规定的氨氮和COD的排放量,“十二五”的减排目标得到了实现,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要肯定成绩。但是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第一,报告中也讲到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60%是水污染问题。大家对大气污染防治非常关注,但水环境问题还是相当多的,环境事件中60%以上是水污染问题,老百姓的投诉很多。第二,污染排放物的绝对量是非常大的,我们还是个排放大国,在各个国家的排序中我们可能是排放多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工业污染的隐患也是比较多的。第三,农村农业污染问题凸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非常大,不像工业企业排放可以集中收集,农村的面源污染直接排到河流和大海里,治理手段也很有限。第四,饮用水水源污染问题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大家每天都要喝水,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国土资源部专门有一个资料,地下水水质达标率也不是太高,有的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另外,量大面宽分散的农村饮用水的水源地问题更多,我们还有很多人口处于饮用水不安全的状况。所以,要实现让大家喝上干净的水的目标,我们还需要艰苦努力。第五,城市污水处理率和污水收集率还不高,从大城市到乡镇,越大城市情况越好一些,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到乡镇应该是层层递减的,总体是这个趋势。越往基层问题越多,管网的配套率越低、收集率越低、处理率越低,当然排放率就越高。主要就是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能力闲置。上一轮应对金融风暴,国家加大投入,4万亿里有一部分投入到县一级、市一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基本上覆盖到县了,这应该没有问题,经济发达地区有的覆盖到乡镇、人口密集区。但是,污水厂建起来了,管网配套跟不上。这次执法检查发现很多这样的问题,日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污水收集能力可能连一半也到不了,实际上污水处理本身的成本也增大了。第六,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甚至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跨行政区划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就更多。当然我们现在有一些成功的试点,安徽和浙江在新安江上下游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国家给予了很大支持,还是很有效的,但是这样的典型是比较少的,特别是跨行政区、跨省的问题就更多。上游都要求下游给补偿,下游说我的钱全交给中央财政了,补偿应该是中央给补偿,所以补偿机制的建立要提到日程上来。如果补偿机制不能建立的话,上下游的矛盾就比较突出,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陆浩建议:第一,要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配套建设纳入到扩大有效需求,补短板、惠民生项目中来。第二,突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重点是治理那些不达标的水源。第三,减少农村的面源污染。第四,加强湿地保护,提高自我修复能力。第五,严格监管工业污染。第六,高度重视海洋污染问题,重点要解决好近海污染问题。第七,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第八,尽快修改水污染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