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风险,我将为地方举债设“天花板”
据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记者韩洁、申铖)作为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国务院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标志着我国依法启动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
“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4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说明时如是说。
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及中央国债管理做法,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
楼继伟说,为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清理甄别办法,组织各地对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和核查。
据介绍,此次提请审议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由两块数字相加而成,一块是最终甄别确认的201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一块是2015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
楼继伟透露,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国务院将在批准的限额内,核定各地债务限额。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提出本地区债务限额,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在批准的限额内举借和偿还债务。
释放严控风险信号
国务院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标志着中国依法启动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也释放出中国进一步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积极信号。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国际舆论关注的中国经济一大风险隐患和挑战。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就该议案进行说明。他一方面指出,当前应客观评价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要进一步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政府适度举债,能够弥补建设资金不足,符合代际公平原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楼继伟说,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举借政府债务,这些债务在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自然灾害、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教育、医疗、科学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民生方面的债务余额达2.9万亿元;投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债务余额0.4万亿元;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等领域的债务余额6.6万亿元;用于土地收储1.7万亿元。
对于如何强化债务风险管理,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说,此次国务院依法向全国人大提请审议2015年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正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实际上为地方政府举债设定了“天花板”,有助于将地方债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确保经济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
“国务院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限额管理并报请全国人大批准,释放出更严格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积极信号,也迈出政府向人大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一步。”刘尚希说。
规范地方债管理明确四大方向
在强调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同时,楼继伟也透露了下一步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四大方向:
——地方政府债务将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楼继伟说,地方政府在批准的限额内举债,必须报同级人大或常委会批准,不得在预算之外举借任何债务,也不得安排财政资金偿还不应由政府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将经批准举借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等情况编入决算草案,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债务分成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管理。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楼继伟说,将综合运用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区债务风险状况,风险指标及预警结果依法稳步公开。对高风险地区,督促制定中长期债务风险化解规划,在3-5年时间内,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消化存量债务,逐步将债务风险指标调整到警戒线以内,同时与当前稳增长相结合,为其设立缓冲期。
——加强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管理。楼继伟说,今后明确地方政府严格按担保法规定,除对外债转贷进行担保外,其他担保一律无效。或有债务确需政府依法承担偿债责任时,政府承担部分要按程序转化为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在已批准限额内调整结构解决,偿债资金纳入相应预算管理。同时,加强对或有债务的风险监控。
——全面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楼继伟说,政府债务管理将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地方政绩考核,强化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府债务管理责任的考核。各地区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债务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地方政府举债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审计部门依法加强债务审计监督。对违规举债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刘尚希表示,这些更严格的举措显示中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改革路线图日渐完善清晰,一方面有助于确保地方政府债务有稳定的偿债资金,防范更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