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胡兆森:在首届人代会上作报告

何璐韡

浏览字号: 来源: 检察日报 2014年9月29日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胡兆森

部分鞍山市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右二为胡兆森。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陆续进入会场。

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鼓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排右一为胡兆森。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间隙,代表们争相与毛主席握手。 (资料图片)

    人物档案

    胡兆森,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在冶金部、国家科委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曾任国家科委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

    现年86岁的胡兆森是目前仍健在的20位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之一,曾被誉为青年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的楷模。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3年就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向全国人民汇报》的发言,在当时的工业界被传为佳话。

    知识青年北上挥洒汗水

    1943年,胡兆森考上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同学中有李朝俶、李政修等中共地下党员,他们的言行对胡兆森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使他逐渐成长为热血爱国青年:1947年,胡兆森参加护校运动,参与占领上海火车北站;1948年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抗议和募捐活动;1951年大学毕业时,胡兆森作出了“无条件服从分配,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最需要的工作”的决定。他因此来到鞍山钢铁厂,并被分配到机电公司二队。该队负责高炉及电厂的建设,正好和他所学的机械动力专业对口。

    书生胡兆森很快就融入到工人群体当中,跟他们一起做钳工、架工。起初,他手上磨得满是水泡,却从不喊累叫苦,仍坚持劳动,还利用闲暇时间开办技术学习班,一方面帮助工人们学习技术知识,另一方面他也虚心向工友们学习实际经验。在生产工作之余,胡兆森不忘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1951年10月初,二队领导派他参加八高炉的透平鼓风机的安装任务,为此,他加紧学习俄文,每天搂着字典学习有关生字。那时,他的宿舍离工厂很远,来回要走80分钟,他就利用上下班时间,拿着生词小本子边念边记。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座大型自动化炼铁炉(大型钢轨、无缝钢管、七号炼铁高炉)的基建工程由鞍钢负责,胡兆森参与了这三大工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是鞍钢三大工程施工的高潮年,几万名工人在工地上开展着劳动竞赛,纷纷提出合理化建议,力争在年底提前竣工,为祖国献上新年贺礼。七号炼铁高炉包括透平鼓风机等主体工程完成得很顺利,但在生产老厂区的土建施工中,突然发现地下有日伪时期留下的多种地下障碍物,严重影响施工,使透平鼓风机系统的循环水泵站无法按期竣工。从冶金部到公司上下都为此感到十分焦虑。胡兆森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一个科学借水方案,终于保证七号炼铁高炉提前1个多月竣工。鞍钢公司因此授予他重大合理化建议奖。当时的《东北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喜讯,《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成长———记模范技术员胡兆森”,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还围绕他的事迹拍摄了新闻片。

    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4年,胡兆森以模范技术员的身份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建国初期,我国非常重视工业,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推选全国一届人大代表的时候名额较多,仅鞍山市就选举产生了6名全国人大代表,其中,除了时任鞍山市委书记韩天石、鞍山市总工会副主席沈策以外,其余4人均是来自鞍钢一线的工人。

    1954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次会议上,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创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机构领导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9月5日至14日是预备会议阶段,9月15日至28日是正式会议阶段。

    9月5日上午,在中南海召开了党员人大代表会议,由邓小平作报告;下午则在北京饭店召开全体代表第一次预备会议,由林伯渠作报告,内容主要是会议日程和编组等事宜。9月6日至13日,胡兆森所在的辽宁省代表团组织他们一起学习、讨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5部法律草案,并组织小组讨论和发言。

    9月15日下午,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前,大约15点钟的时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来到会场,全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年轻的胡兆森高兴得连眼泪都掉了下来。忆起当年的场景,胡兆森仍感慨万分:“竟有些不相信自己,原来只与我们在精神上、思想上朝夕相处的领袖现在就站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毛主席身体真好,红光满面,身体也非常魁梧和健康。大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全场都激动极了。”

    胡兆森至今还记得毛泽东主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时的场景。在毛泽东致开幕词《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时,他紧张地拿起笔记本,一句一句地记下来,一边记一边鼓掌,还一边想着多看毛泽东一眼。“他的每一句话都有力,都沉着!

    他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我们心中的话,我从来也没有这样深刻而又亲切地感到幸福。”胡老说。

    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喊哑了嗓子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胡兆森说。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当天,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长达3个多小时,代表们不断地热烈鼓掌。9月16日至18日,代表们认真讨论了宪法草案和刘少奇的报告。9月20日,全体会上宣读修正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最后,宪法在代表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通过。“大会通过宪法后,在回驻地的车上,我们仍然兴奋不已,欢呼不止。宪法的诞生也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呼拥护,老百姓都自发上街游行,高呼拥护宪法的口号。我们的车开得很慢,大家一路欢呼着回到驻地,我连嗓子都喊哑了。”如今说起当年的情景,胡兆森依然十分激动。

    9月28日,大会圆满闭幕。由于临近建国五周年的国庆节,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邀请参加国庆观礼,他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两边的观礼台上。游行的人们走过观礼台时,都向观礼台上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发出热烈欢呼。胡兆森清晰地记得,游行队伍抬着巨大的宪法模型进入广场时,保卫“宪法”的工人和农民徐徐地将“宪法”打开,呈现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八个大字,全场立刻欢腾起来,到处是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每次参加完人代会后都像汽车加满了油

    胡兆森每次参加完人民代表大会后都像汽车加满了油一般,充满干劲,更加努力地投入生产工作。他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在工厂里连轴工作,家也顾不上回。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胡兆森一腔热忱地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献给党。

    作为青年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的楷模,1956年,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胡兆森被安排发言,题目是《向全国人民汇报》。他汇报了自己大学毕业后,在本钢、鞍钢如何连创全国佳绩,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鞍钢热电厂的电力建设等任务。当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同志都坐在主席台上听他发言,并对他称赞有加。这在当时的工业界被传为佳话,这个来自基层的青年科技干部也因为这次发言而很快地被更多代表认识。

    胡兆森告诉记者:“当时,杨海波是辽宁省负责青年团工作的,他通知我,让我在大会上发言。我本来不想讲,讲什么呢?在人大代表中,有很多著名的专家、教授,还有许多著名的劳模和英雄,怎么也轮不到我啊。但是省里定了我发言,而且是在发言前的三四天才告诉我,时间很仓促,只能连夜写出发言稿。”那次大会发言后,有好多代表来找胡兆森,说他发言很好,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更坚定了他做一名红色专家的决心。

    他在国家科技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并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为中国建设发展作出了颇有建树的贡献。1958年,胡兆森随鞍钢的部分建设大军转移到石景山钢铁厂(即首钢),又在动力、炼钢、轧钢、焦化、制氧等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获北京市劳模称号,并再次被全国总工会评选为全国劳模。在20世纪50年代,他参与主持了热电、冶金许多大型工程建设,在鞍钢、本钢、首钢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均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10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从70年代到90年代,他先后在冶金部、国家科委从事科技创新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担任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局局长、国家科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等职。

责任编辑: 包瓴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