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十一五”发展变化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1-03-0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月19日,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的郜军正在自家门口的自来水管前打水。近年来,宁夏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截至目前,仅固原市原州区就已完成73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3.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摄

  “十一五”是国家走向富裕的重要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十一五”发展变化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粮食实现“七连增”、农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近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到,“十一五”是国家走向富裕的重要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阶段。

  2010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实现连续7年增产,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粮集团董事长尚金锁谈到,粮食“七连增”,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十一五”期间,国家支农措施出台之密集、针对性之强、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构建,良种良法支撑粮食增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扎实推进。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步伐近年来不断加快,推进了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粮食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体制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激发了粮食产业发展活力。”尚金锁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农工部部长吕滨说,“十一五”期间,江西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69元增加到2010年的5788元。2010年,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4%,高出城市居民收入增速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江西新农村建设内涵越来越丰富,模式越来越完善,成效越来越显著,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截至“十一五”末,江西投入300亿元,在4.6万个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点上,道路得到硬化,环境得到整合,农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愿望。

1月11日,84岁的老棚户区居民高楚良在新入住的临江港湾小区里锻炼。武汉市青山棚户区是武汉最大的棚户区2011年湖北省计划通过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30余万户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十一五’这五年我们农村最明显的是发生了‘三大变化’。”谈及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兴奋地说,“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里的道路硬化了,农民出行更加方便了。二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十五’末时,我们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3000元,‘十一五’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较大的改善,现在全村80%的农户家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三是各种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享受到更多的福利。我们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农村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村里的老人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真想多活几年!”陈分新说。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小春谈到,“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民生、促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医疗体制改革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

    “‘十一五’之初,国家全面推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铺开了城镇居民医保,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国家干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才能享受公费医疗的现状,使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卫小春说。

    “隔山望得见、会面走一天。”在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贵州省,这是农村交通最真实的写照。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和长期欠账,曾让贵州山区百姓难以摆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艰辛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彭伯元说,“十一五”贵州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8亿元,是“十五”投资480亿元的2.6倍。到2010年底,贵州公路总里程达到14.98万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10.29万公里,其中通村公路已经超过10万公里。

    “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如今省内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百姓出行条件已显著改善。“十一五”以来,贵州省每年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均在1万公里以上,5年新增569个乡镇通油路(水泥路)、新增9943个建制村通公路。

资料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燕福龙告诉记者,“十一五”以来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为全面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辽宁全面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特别是2008年以来,辽宁省电网建设取得历史性飞跃,完成投资额达398.36亿元,超过前7年投资总和,新增送电线路5700多公里,新增变电容量3758万千伏安,电网总资产规模翻了一番,相当于3年内再建了一个辽宁电网。

    目前辽宁电网500千伏主干网架基本形成,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电磁环网全部打开,30年以上的220千伏老旧线路基本消除,彻底打破了辽宁电力输送瓶颈,电网装备水平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解决了困扰辽宁经济发展多年的“拉闸限电”问题,辽宁电网变得更加坚强、可靠。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包景岭说,“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首次出现多个约束性指标,目标具体、约束性强,尤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两项指标,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硬性规定,体现了政府对由量到质的科学发展模式的追求。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金侨集团董事长任玉奇谈到,我是个做企业的,可能对GDP比较敏感。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虽说GDP不能代表所有问题,但毕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所有中国人还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十一五’最大的感受是祖国一天一天更加强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骄傲。”任玉奇说。

    “‘国富民强’印证的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十一五’期间是国家走向富裕的重要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阶段。”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及说,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十二五”期间还应继续加快普惠的步伐,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激发更大的建设热情,持续促进国家富强的步伐。(参加采写记者:曹国厂、沈洋、许祖华、刘翔霄、王丽、石庆伟、刘元旭、谭剑、毛咏)

 

来源: 新华网 2011年02月27日 责任编辑: 包瓴瓴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